文章解析

zhō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qīng
fēng
míng
yuè
xiāng
dàng
cóng
róng
shí
zǎi
zhēng
rén
yīn
qín
zhǔ
guī
yàn
lái
shí
shuò
shū

译文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逐句剖析

"清风明月苦相思":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

# 清风明月苦相思: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苦:极甚之词。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从戎十载余":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 十载余:极言其从戎之久。,从戎:从军。,荡子:指丈夫。

"征人去日殷勤嘱":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

# 征人:丈夫。

"归雁来时数附书":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数:屡次,常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伊州歌》为唐代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一位思妇对从戎十年丈夫的深切思念。开篇借“清风明月”营造氛围,烘托女子相思之苦;后用逆挽手法回溯过往,女子曾殷勤嘱托丈夫借归雁寄书。“苦相思”“十载馀”直抒其长久思念的哀怨,“殷勤嘱”“数附书”则委婉展现音书难达的无奈。全诗构思精巧,语言平易,于细腻笔触中尽显含蓄深情,将思妇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王维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伊州歌》由王维创作。唐朝时期,征戍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庭面临着亲人分离的情况。王维在此社会背景下,借“伊州”曲调名创作此诗。他有感于离别之愁,通过描绘思妇对远征丈夫的长久思念,反映了当时征人离乡、家人盼归的现实情景,表达出人们对团聚的渴望和离别的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借“清风明月”寄托对已从戎十载余丈夫的苦苦相思。通过“苦相思”“十载馀”,直白展现出她因丈夫音书断绝而生的怨苦。又运用逆挽手法,回忆女子当年送别时“殷勤嘱,数附书”的场景,委婉表达出如今音信难通的哀怨,整体营造出深情含蓄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与独守空闺的愁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清风明月苦相思”,借助“清风明月”这一美好却又易引发思绪的景象,抒发女子对远征丈夫的苦苦相思之情,以景衬情,使相思之情更显浓郁。逆挽:后两句“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将时间回溯到征人离开之时,女子殷勤叮嘱丈夫归雁来时多寄书信,与前两句当下的相思形成时间上的逆转,丰富了诗歌内容,也深化了女子思念与哀怨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一二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这两句从视觉与感受层面,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女子于秋夜中苦思远征丈夫的画面。“清风明月”本是良辰美景,在古诗词中常作为美好情境的代表。然而在此处,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美好的夜景,反衬出女子的孤独寂寞,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的美景却无人与她共赏,徒增凄苦之感。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从时间维度来看,“十载余”强调了丈夫离家时间之久。“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而这里一别就是十年有余,“苦相思”的程度可想而知。此句使人联想到古诗中诸多思妇主题的作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同样是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在不同时代以相似的情境呈现,引发读者对思妇这一群体情感的共鸣。同时,王维此句在情感表达上更为蕴藉,没有直白地倾诉哀怨,而是将情感蕴含于“清风明月”的景象与漫长的时间跨度之中,体现出其含蓄委婉的语言风格。三四句“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这两句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打破常规叙事顺序,将读者带入十年前的送别场景。在那个长亭送别之时,女主人公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殷切的叮嘱:当归雁南归时,一定要多多寄信回来。“殷勤嘱”体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深切牵挂与不舍,而“数附书”则直白地表明她对家书的渴望,盼望着通过书信了解丈夫的近况,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这种逆挽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叙事空间得以拓展,读者的想象不再局限于当下女子的思念场景,而是延伸到过去的送别时刻,在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中去感受这份“苦相思”。从表达技巧上看,此手法使诗歌情节有了起伏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层次。重提这句叮嘱,背后暗示了诸多可能:或许是丈夫离家后音信渐少,或许是女子长久未收到书信的担忧与期盼。这种含蓄的表达,让“苦相思”三个字蕴含了更为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既有思念之苦,又有对音信不通的隐忧,却又怨而不怒,尽显王维诗歌含蓄之妙。

4. 作品点评

《伊州歌》是王维的诗作作品。从艺术构思看,“逆挽”手法的运用巧妙,通过回忆送别场景,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女子相思的长久与浓烈。语言风格上,平易亲切,娓娓动人,却能将女子的思念、期盼与哀怨之情娓娓道来,尽显含蓄之美。在文学价值方面,此诗以小见大,借思妇怀远的日常题材,反映出唐代征戍生活对人们情感的深刻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运用倒叙的手法,再现送别的场景,语言平易亲切,形象生动感人。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

# 这诗描写一位妇女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她出征多年未归的丈夫的痛苦心情。只写“清风明月”而良宵的情境自然呈现。只说“荡子从戎十载余”,而十余年的相思苦情自然涌出。只提去日“归雁来时数寄书”的殷勤嘱咐,而今日由于一直盼不到征人音信所产生的绝望和焦虑情绪自然流露。这就是这首诗艺术上成功的地方。

现代中国诗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贻焮《山水诗人王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雪中偶题》

下一篇:唐·郑准《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