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yuán
jiāng
yuè
píng
liú
rén
xiāng
jiāng
cǎi
zhōu
líng
jūn
nián
āi
yáo
zhèn
cóng
yáng
jié
léi
tián
tián
luàn
liú
jìn
shēng
hōng
rán
jiāo
lóng
liè
dòng
dōng
yǐn
xíng
yǐng
lián
shǐ
lín
liú
qiān
cuì
wéi
jiē
gān
竿
mìng
jué
fēn
xióng
xiān
míng
yǒng
zhēng
wèi
zhì
xián
méi
yán
bǎi
shèng
běn
yǒu
qián
fēi
yóu
lái
dìng
suǒ
fēng
kuáng
zhòng
shí
zòng
guān
yún
wěi
jiāng
zhī
méi
cǎi
jiā
àn
zhào
jiāo
shì
luó
líng
chéng
shuǐ
zhōng
rén
sàn
kōng
chóu
zhāo
tíng
qián
shuǐ
dōng
zhù

译文

五月的沅江水涨得和堤坝一样高,沅江边上的水手们相继划起龙舟。为救屈原而划船的歌声已经消失,而龙舟竞渡却因此长久保留下来。挥动鼓槌敲击发出咚咚鼓声如雷,众多船桨击水奋进,迸发出轰然巨响。小船像蛟龙得雨游动得快速欢畅,水边彩旗如虹,和水中倒影相连。刺史亲临在水边拉开绿色的帷帐,用竹竿挑着锦标倒上酒,裁决胜负。先到的船队在锣鼓声中喜气洋洋,后到的船队像嘴里衔枚面露沮丧。每个人在竞赛前都预计自己获胜,竞赛一旦开始,输赢就很难确定。节日狂欢的气氛在现在最为浓烈,围观的人群在江边铺上五彩云霞。两岸彩旗飘飘,映照着清澈江水,会游泳的女孩在水面上打闹嬉戏。活动结束,人们散去,时已傍晚,招屈亭前的江水依旧日夜向东流。

逐句剖析

"沅江五月平堤流":五月的沅江水涨得和堤坝一样高,

# 沅江:水名,发源于贵州省,流经湖南省入洞庭湖。沅:一作湘。

"邑人相将浮彩舟":沅江边上的水手们相继划起龙舟。

# 相将:互相。,邑人:当地人。

"灵均何年歌已矣":为救屈原而划船的歌声已经消失,

# 灵均:屈原,字灵均。

"哀谣振楫从此起":而龙舟竞渡却因此长久保留下来。

# 振楫:划船追赶屈原。,哀谣:同情屈原的歌谣。

"杨桴击节雷阗阗":挥动鼓槌敲击发出咚咚鼓声如雷,

# 阗阗:象声词,形容很响的雷声。这里比喻鼓声如雷。,桴:鼓槌。一作枹。

"乱流齐进声轰然":众多船桨击水奋进,迸发出轰然巨响。

"蛟龙得雨鬐鬣动":小船像蛟龙得雨游动得快速欢畅,

# 鬣:龙嘴下长须。,鬐:龙脊背上的鳍。

"螮蝀饮河形影联":水边彩旗如虹,和水中倒影相连。

"刺史临流褰翠帏":刺史亲临在水边拉开绿色的帷帐,

"揭竿命爵分雄雌":用竹竿挑着锦标倒上酒,裁决胜负。

"先鸣余勇争鼓舞":先到的船队在锣鼓声中喜气洋洋,

"未至衔枚颜色沮":后到的船队像嘴里衔枚面露沮丧。

# 未至衔枚:本指口衔放(如筷子)以禁止发声。

"百胜本自有前期":每个人在竞赛前都预计自己获胜,

"一飞由来无定所":竞赛一旦开始,输赢就很难确定。

"风俗如狂重此时":节日狂欢的气氛在现在最为浓烈,

"纵观云委江之湄":围观的人群在江边铺上五彩云霞。

# 湄:水边。,委:落下。

"彩旂夹岸照蛟室":两岸彩旗飘飘,映照着清澈江水,

# 蛟室:传说水深处有蛟龙,此指水底。

"罗袜凌波呈水嬉":会游泳的女孩在水面上打闹嬉戏。

"曲终人散空愁暮":活动结束,人们散去,时已傍晚,

"招屈亭前水东注":招屈亭前的江水依旧日夜向东流。

# 招屈亭:在湖南溆浦县城南,传说屈原被流放经过溆浦时住在茅坪坳,后人建了“屈原故庐”的石碑,并建了招屈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古体诗。诗的开篇点明竞渡起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州刺史亲临现场主持赛事,各支龙舟队鼓足干劲,一心只为拔得头筹。比赛结束,获胜队伍欢呼雀跃,失利的队伍则黯然神伤。赛后,女子们在水中尽情嬉戏,为节日增添欢快活泼的氛围。全诗通过对沅江赛龙舟这一民俗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当地端午节的热闹盛大场景,传承了纪念屈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俗风情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竞渡曲》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所作。沅江地区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传统由来已久,这一活动不仅是为纪念屈原,更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的盛大庆典。刘禹锡目睹刺史主持赛事,各队争雄的情形,挥笔写下《竞渡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沅江端午时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州刺史主持赛事、各队龙舟激烈竞渡,以及赛后女子水中嬉戏的画面,写出了当地端午庆典的盛大与活力,也蕴含着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将击鼓的声音比作雷声,形象地写出了赛龙舟时击鼓声音的响亮和气势的磅礴。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在诗的结尾通过描写曲终人散后的景象和招屈亭前东注的江水,抒发了对屈原的缅怀之情以及自身被贬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点明竞渡源于楚地百姓对屈原的缅怀,奠定文化与情感基调;接着“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从声音和视觉角度生动展现竞渡时热烈紧张、色彩斑斓的场景;随后“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描绘刺史参与赛事,获胜者欢呼、失败者沮丧的画面;再通过“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剖析竞渡者心理,展现当地浓厚的竞渡氛围和群众基础;最后“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在日暮人散之际,诗人由屈原联想到自身,流露出深沉的苦闷与寂寞,给人以悠长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一)》

下一篇: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