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黄花酒":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
# 黄花酒:菊花酒。
"登高会昔闻":一同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 会:契合,相一致。
"霜威逐亚相":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
# 亚相:此处指封常清。,霜威:威严如霜。
"杀气傍中军":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 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傍:依附。,杀气:秋日肃杀之气。
"横笛惊征雁":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
# 征雁:南飞的大雁。
"娇歌落塞云":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头幸无事":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
"醉舞荷吾君":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 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荷:承受恩惠。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边塞节日庆祝的诗。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写菊花酒、登高活动、横笛声与娇歌,展现了边塞将士的欢乐场景。诗中“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暗示了边塞的肃杀之气,而“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则表达了对边塞安宁的庆幸和对封常清治军的赞颂。全诗既表现了节日的欢欣,又体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氛围。
2. 写作手法
对比:“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中,“霜威”与“杀气”形成对比,既渲染了边塞的肃杀氛围,又突出了封常清治军的威严。意象:“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中,“横笛”与“娇歌”作为节日欢愉的意象,与“征雁”和“塞云”的边塞意象相结合,既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又隐含了将士的思乡之情。借景抒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通过描绘边塞的安宁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庆幸和对封常清的敬仰,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3. 分段赏析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两句点明边塞安宁,重阳佳节之际,众人遵循传统习俗,饮酒登高,呈现出一派祥和欢愉的景象。“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两句表明封常清治军严明,即便在和平时期也始终保持警惕,彰显其威严与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两句描绘了节日中将士们的欢庆活动,笛声与歌声交织,既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又暗含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两句赞颂了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使得边境得以安定,将士们因此能在重阳佳节尽情歌舞,表达了对和平的珍惜与对封常清的敬仰。
上一篇: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下一篇:唐·张又新《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