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cháo
míng
gōng
chéng
liǎng
shěng
liáo
yǒu

朝代:唐作者:贾至浏览量:1
yín
zhú
xūn
tiān
cháng
jìn
chéng
chūn
xiǎo
cāng
cāng
qiān
tiáo
ruò
liǔ
chuí
qīng
suǒ
bǎi
zhuàn
liú
yīng
rào
jiàn
zhāng
jiàn
pèi
shēng
suí
chí
guān
shēn
xiāng
gòng
ēn
fèng
chí
shàng
zhāo
zhāo
rǎn
hàn
shì
jūn
wáng

译文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共受皇恩同职凤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逐句剖析

"银烛熏天紫陌长":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

# 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熏天:一作“朝天”。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

"禁城春色晓苍苍":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 晓苍苍:拂晓时暗青色的天空。,禁城:宫城。

"千条弱柳垂青琐":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

# 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弱柳:嫩柳。

"百啭流莺绕建章":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 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绕:一作满。,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剑佩声随玉墀步":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

# 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剑佩:百官在朝见时必须佩带的宝剑和玉佩。

"衣冠身惹御炉香":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

# 御炉:御用的香炉。,惹:沾染。一作染。

"共沐恩波凤池上":共受皇恩同职凤凰池上,

# 上:一作里。,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

"朝朝染翰侍君王":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 染翰:写文章。翰,笔。,朝朝:天天;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是唐代诗人贾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早朝主题,首联以“银烛朝天”“禁城春色”勾勒清晨入宫的肃穆景象,凸显朝见之早;颔联借“弱柳”“流莺”等春日意象,渲染大明宫外盎然春意;颈联通过“剑佩声”“御炉香”等细节,生动描绘百官朝见皇帝时的庄重场面;尾联“共沐恩波”“侍君王”则以臣子感恩效忠之语作结。诗歌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如“千条弱柳”对“百啭流莺”,“剑佩声”应“衣冠身”,辞藻富丽华美,将皇宫的豪华气派与早朝的严肃隆重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贾至(718~772),唐代文学家。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礼部尚书贾曾之子。开元进士,授单父县尉。大历年间,担任兵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卒于任上,获赠礼部尚书,卒谥文。其诗文均负盛名,时人、后人对其评价甚高,杜甫称其“雄笔映千古”。其文章质朴、平易,如《微子庙碑颂》《议杨绾条奏贡举疏》。七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典丽精工,杜甫、王维、岑参皆有和作,广为传诵。其擅长七绝,今存七绝有20首,其中《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春思二首》,皆清新明丽,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诞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时间拨回至德二载(757)九月,广平王李俶统领朔方、安西等多方二十万大军,成功收复长安,给予安禄山父子叛军沉重打击,平息战乱。同年十月丁卯日,唐肃宗得以还都,入驻大明宫。至德三年(758)二月丁末,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乾元。自此,历经风雨的李唐王朝化险为夷,逐步恢复朝廷制度礼仪,初现中兴之态。时任中书舍人的贾至,上朝时目睹宫廷早朝的庄重威严,心中感慨万千,遂提笔写下此诗,细腻勾勒出皇帝回朝后宫廷早朝的宏大场面与繁荣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宫廷诗。描绘了早朝时大明宫的壮丽景色与庄严氛围,展现了大臣们在朝会时的庄重仪态,表达了诗人与同僚们蒙受皇恩,在凤池(中书省)为君王执笔撰文、侍奉左右的荣幸与感激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紧扣“早”字铺陈。当诗人入宫朝见皇帝时,夜色尚未褪去,烛火闪烁,照亮了悠长的道路。踏入禁城,晨光微露,朦胧的天色中,春景初显,一幅黎明将至的画面徐徐展开。颔联转而描绘大明宫的春日景致。千条纤细柔嫩的柳枝低垂,拂过宫门,似在轻舞。黄莺穿梭其间,婉转啼鸣,清脆的叫声回荡在宏伟的建章宫中,为庄严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颈联聚焦百官朝见场景。身着庄重朝服的官员们,神情肃穆,缓步踏上白玉阶陛,唯有身上的剑佩随着步伐发出轻微声响。他们衣冠齐整,走过御炉旁,袅袅炉香萦绕,沾染于衣衫之上,尽显朝堂的肃穆与尊贵。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感恩效忠之情。诗人与同僚们深感在凤池蒙受皇帝恩泽,愿每日执笔挥毫,尽心竭力侍奉君王,以报知遇之恩。

3. 作品点评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以平实质朴的笔触,将早朝场景铺陈得井然有序,起笔便显格局。全诗紧扣主题,虽运用褒义词藻渲染,却囿于场景描写,未能营造深远意境,流于程式化表达。诗中“紫陌”“青琐”等意象多为前人沿用,以“建章”代指宫殿、“凤池”喻皇恩亦属常规,“忠君侍主”的主题更契合封建伦理传统,新意不足。但考虑到早朝场景的宏大与特殊,诗作仍不失为珍贵的历史写照。作为宫廷政治诗,受制于封建等级秩序与森严礼教,诗人难以抒发个人情感,只能以直白笔触展现宫廷日常,借此表明臣子本分。若将其置于时代语境下审视,便能理解诗中臣子的谨小慎微,也更易读懂封建朝堂背后的权力博弈与生存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倡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雅重大。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早朝》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元杨载《诗法家数》

# 禁体气象轩冕,无一字不佳。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

# 《金针诗格》云: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涵蓄,方入诗格。若子美“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鸟雀高”是也。此固上乘之论,殆非盛唐之法。且如贾至、王维、岑参诸联,皆非内意,谓之不入诗格,可乎?然格高气畅,自是盛唐家数。

明谢榛《四溟诗话》

# 此篇只是好结,音律雄浑。中联参差,不及王、岑远甚。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气度冠冕,音调琳琅。起句高华,即唐人有数。结浑雄壮雅,作寻常煞语者,少窥其妙。中联亦佳,不必吹毛求疵。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前《早朝》诸篇乃杨仲弘所称宫商迭奏,音韵铿锵,麟游灵沼,凤鸣朝阳者也。读者观其气格,咏叹反复,果能识某人擅场在某处,一一体会,久之出口自然,雄高整丽,亦可以悟倡和之妙矣。

清张揔《唐风怀》

# 意极深致而微婉不露,唐诗于此为盛。

清何焯《唐律偶评》

# ⑴第四句“百啭流莺”含“僚友”。第五句拈“大明宫”。⑵四公皆盛唐巨手,同时唱和,世所艳称。然此种题目无性情风旨之可言,仍是初唐应制之体,但色较鲜明,气较生动,各能不失本质耳。后人拈为公案,评议纷纷。殊可不必。⑶贾诗平平,诚如此评。杜、王、岑三诗实佳,晓岚一概不取,好高之过也。⑷此公华,然亦平,不为隹作。⑸尝早朝,转出正阳门驰道,烟月笼城楼,车灯衔接,谓首二句豁然。五、六句有神。四诗予定原唱为冠。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由其诗律至细,故官祥字面都安顿妥适,风格自卓然诸家之上。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竞渡曲》

下一篇:唐·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