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云暮矣多北风":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
# 矣:语气助词,无意义。,岁云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云:语气助词,无义。
"潇湘洞庭白雪中":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 雪:一作云。
"渔父天寒网罟冻":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
# 罟:即网。
"莫徭射雁鸣桑弓":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 桑弓:桑木做的弓。,鸣:弓开有声。,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长沙杂夷,有名莫徭。
"去年米贵阙军食":去年米贵军粮缺乏,
# 阙军食:即缺军粮。阙,通“缺”。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
"今年米贱大伤农":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
# 厌:同“餍”,饱食。《孟子》:“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达官:指显达之官。,高马:指高头大马。
"此辈杼轴茅茨空":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 茅茨:草房。,杼轴:织布机。,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
"楚人重鱼不重鸟":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
# 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
"汝休枉杀南飞鸿":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 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汝:指莫徭。
"况闻处处鬻男女":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
# 男女:即儿女。,鬻:出卖。
"割慈忍爱还租庸":来偿还租庸。
# 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还:交纳。,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
"往日用钱捉私铸":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
# 私铸:即私家铸钱。
"今许铅锡和青铜":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 锡:一作“铁”。,许:一作来。
"刻泥为之最易得":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
# 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
"好恶不合长相蒙":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 不合:不应当。是说应当及时禁绝私铸恶钱,不使好钱和恶钱长相欺骗,同时通用。,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
"万国城头吹画角":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
# 画角:古代管乐器名,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万国:普天之下。
"此曲哀怨何时终":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忧国忧民为主题的七言古诗,通过描写百姓生活的悲惨境遇,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的动荡与黑暗。诗中先展现了渔父、莫徭等百姓在寒冬中的艰难生活,接着对比达官贵人的奢侈与百姓的贫苦,又描述了百姓为赋税所迫的悲惨遭遇,以及私铸钱币的乱象,最后以城头上的画角声收束,表达对混乱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体现米价波动对百姓的伤害;“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将达官贵人的奢侈与百姓的贫困形成鲜明对照,突出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公平。首尾呼应:诗歌起笔“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描绘出年末岁尾,北风呼啸,潇湘洞庭一带白雪皑皑的景象,渲染出寒冷、萧瑟的氛围,奠定了沉郁的基调,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冷酷。结尾“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写各地城头吹响画角,声音哀怨。一方面,岁暮的寒冷景象与哀怨的画角声,都传递出压抑、沉重之感;另一方面,开篇是诗人身处寒冷环境中的所见,结尾是诗人听闻的声音,由所见之景到所闻之声,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延伸到对社会现状的感慨,都围绕着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3. 分段赏析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点明时间是年末,地点在潇湘洞庭,描绘出北风呼啸、白雪纷飞的寒冷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具体描写渔父的渔网被冻,莫徭射雁的情景,展现百姓在严寒中的艰难求生,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通过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伤农,与达官贵人的酒肉富足作对比,深刻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由莫徭射雁联想到百姓为缴纳租庸而卖儿鬻女的悲惨现实,进一步揭示了官府赋税的残酷压榨。“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指出过去严禁私铸钱币,如今却放任铅锡掺杂青铜私铸,批判了朝廷政策的混乱,表达了对百姓被盘剥的愤懑。“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以各地城头的画角声收尾,声韵哀怨,抒发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忧虑,以及对百姓苦难无尽的叹息。
4. 作品点评
《岁晏行》是杜甫现实主义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思想上,诗人以敏锐的视角和悲悯的情怀,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社会的疮痍和百姓的苦难,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艺术上,铺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整首诗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了解唐代社会状况以及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影响。
# 杂沓郑重,是老人语致。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此亦不绳削,想到即书。盖偶一为之,以极诗之变。似亦嫌于伤时,故为颠倒其语,非老人语皆然也,学之便误。
明王嗣奭《杜臆》
# 声哀厉而弥长,其气之老,正在参错中。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起势飘然,“网冻”“弓鸣”,书所见也,已引动民穷意。中段具属议论,以“军食”“伤农”作提笔。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邵云:似杂似复,正得歌谣之遗。渔、徭、农三项,叙得昔落变化(“渔父天寒”六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下一篇:唐·杜甫《客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