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
shì
shàng
zhāng
shuǐ

朝代:唐作者:朱庆馀浏览量:2
dòng
fáng
zuó
tíng
hóng
zhú
dài
xiǎo
táng
qián
bài
jiù
zhuāng
shēng
wèn
婿
huà
méi
shēn
qiǎn
shí

译文

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逐句剖析

"洞房昨夜停红烛":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

# 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洞房:新婚卧室。

"待晓堂前拜舅姑":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

# 舅姑: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

"画眉深浅入时无":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 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深浅:浓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近试上张籍水部》是唐代朱庆馀创作的一首极富巧思的七言绝句,是其应进士科举前呈给张籍的行卷诗。诗中前两句描绘新婚洞房昨夜红烛未灭,新娘清晨精心梳妆,准备堂前拜见公婆的场景;后两句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细腻细节,展现新娘担心妆容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的忐忑。全诗以新妇自喻,新郎比张籍,公婆喻主考官,借闺阁琐事隐喻科举应试的紧张心理,以“入时无”三字串联仕途期许与新妇心绪,选材新颖,比喻巧妙。此诗视角独特,寓意自明,以生活小事承载科举大事,于细腻笔触中见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朱庆馀(?~?),唐代诗人。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他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代表作品有《近试上张水部》《宫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近试上张籍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作于宝历(825—827)年间进士考试前夕。唐代盛行“行卷”之风,士子常将诗文呈给名人以求得称扬推荐,朱庆馀此前已向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行卷并获其赏识,但临近考试仍担心作品不合主考要求,故以新妇拜见公婆前询问妆容为喻,创作此诗委婉试探自己的诗文是否契合考官心意,借此希望张籍能在考前给予更多肯定与指导,以增加中第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阁情事与科举隐喻的七言绝句,借新婚之夜红烛未熄、新娘清晨梳妆后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的景象,写出了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心理,更以比兴手法暗喻举子应试前对自身才华能否符合考官标准的焦虑与期待。

2. 分段赏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开篇写出新婚次日的场景。“洞房”点明新婚环境,红烛彻夜未熄,既渲染出喜庆温馨的氛围,也暗示着新娘心中的郑重——她知晓次日清晨要去堂前拜见公婆,这是新妇融入家庭的重要仪式。“待晓”二字,将她等待天亮时的期待与紧张悄然流露,仿佛能看见红烛光影里,她辗转难眠又强作镇定的模样,为后文的梳妆与问询埋下伏笔。“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点明梳妆后的细节,将新妇的微妙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一番精心装扮后,她仍不放心,只能压低声音询问身旁的丈夫:自己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乎当下的样式?“低声”二字极妙,既显新妇的羞涩矜持,又藏着她对自身装扮能否获得认可的不安。这一问,看似是夫妻间的寻常絮语,实则将“能否合宜”的焦虑直白道出,让整个场景鲜活而富有生活气息。作为一首呈给张籍的行卷诗,诗人的巧思在于“以闺意寓仕情”。诗中新娘的形象,恰是诗人自身的投射:拜见公婆的紧张,对应着他面对主考官的忐忑;询问“画眉入时无”,实则是想探问自己的才学与文章是否符合科考的标准、能否得到赏识。以夫妻间的私密对话比拟求告前辈的心意,既避免了直接陈情的直白,又将那份期盼与不安表达得含蓄而恳切。这种以男女之情喻托其他社会关系的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由来已久。此诗的高妙之处,在于将日常生活场景转化为巧妙的隐喻,全诗无一字言及科举,却句句关涉应试心境。“入时无”三字更是点睛之笔,既是新妇对妆容的疑虑,也是诗人对自身前途的探问,让整首诗在细腻的闺情描写中,暗含着深沉的寄托。

3. 作品点评

《近试上张籍水部》以“入时无”为诗眼,借新娘询问妆容是否得体的闺房场景,巧妙隐喻举子朱庆馀对自身才华能否契合考官标准的忐忑焦虑,将科举应试的紧张心态与闺阁情事融为一体,构思精妙,一语双关。本诗以男女情事隐喻师生际遇,既保留诗歌含蓄委婉之美,又生动展现科举文化中微妙的社交诉求,文人以诗相酬的风雅与惺惺相惜的情谊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世称朱庆馀“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之句,却不入选,岂嫌其自鬻耶?放翁云:“谁言田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比庆馀尤工。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此诗不言美丽,而味其词意,非绝色第一,不足以当之。后二句,审时证己,敛德避妒,可谓善藏其用。与王仲初“三日入厨下,携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一不恃才妄作,一不敢轻试违时,俱有无限深意。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托喻既深,何嫌近亵!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 此托之新妇见舅姑,以比举子见考官。籍有酬朱庆馀诗曰:“越女新妆出镜心……”其称许特甚,可见古人爱士之心。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下一篇:唐·王昌龄《采莲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