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tāo

朝代:唐作者:朱庆馀浏览量:1
luò
shuāng
fēi
tiān
qīng
kōng
jiāng
bǎi
jiàn
cháo
shēng
xiān
biāo
chū
hǎi
lóng
qíng
xuě
pēn
shān
léi
shēng
yún
bàn
yīn
chuān
jiàn
mǎn
fān
jiē
guò
làng
nán
píng
gāo
lóu
xiǎo
wàng
qióng
dān
huáng
huā
rào
jùn
chéng

译文

树叶凋落霜花纷飞天地十分清朗,江面宽阔足有百里亲见潮水发生。清新海风刮过潮水似现鱼龙之气,像晴后积雪滚动山岳发出擂鼓声。云层遮日天空半阴潮水涨满江面,众多帆船驶过潮头浪潮汹涌难平。拂晓登楼眺望江海真是兴味无穷,染霜红叶露中黄菊围绕妆扮郡城。

逐句剖析

"木落霜飞天地清":树叶凋落霜花纷飞天地十分清朗,

# 木落:树叶凋落。

"空江百里见潮生":江面宽阔足有百里亲见潮水发生。

# 空江百里:指杭州湾空阔无际。

"鲜飙出海鱼龙气":清新海风刮过潮水似现鱼龙之气,

# 鲜飙:清新的风。

"晴雪喷山雷鼓声":像晴后积雪滚动山岳发出擂鼓声。

# 喷山:向岸边的山崖喷击。,晴雪:天晴后的积雪。

"云日半阴川渐满":云层遮日天空半阴潮水涨满江面,

# 川渐满:指潮水渐渐上涨。

"客帆皆过浪难平":众多帆船驶过潮头浪潮汹涌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拂晓登楼眺望江海真是兴味无穷,

"丹叶黄花绕郡城":染霜红叶露中黄菊围绕妆扮郡城。

# 郡城:杭州城。,黄花:菊花。,丹叶:枫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涛》是唐代诗人朱庆馀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秋日钱塘大潮为描写对象,尽显江潮雄浑壮观。诗歌首联以“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远眺起笔,勾勒秋景与江潮初现;颔联、颈联近观特写,从视听角度描绘潮涌气势;尾联“丹叶黄花绕郡城”以秋景收束,与首联呼应。全诗采用远近结合手法,将对秋景江潮的赞美之情融入景色描绘,情景交融。朱庆馀以凝练笔触,绘就一幅气势恢宏的秋日观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朱庆馀(?~?),唐代诗人。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他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代表作品有《近试上张水部》《宫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秋天江潮涌起及周边景色,营造出壮阔且优美的氛围,表达对秋景江潮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通过远近不同视角展现钱塘大潮。先从远处写“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描绘广阔天地间江潮初现之景;再近观“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刻画江潮大风、浪击山崖的具体形态,远近互补,全面展现江潮。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色描写。诗人观潮时,眼前“木落霜飞”“丹叶黄花”的秋景,与奔腾的江潮结合,景中含情。“高楼晓望无穷意”,借秋景与江潮,含蓄表达出诗人对钱塘大潮雄浑壮观的赞叹与无尽思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诗人以远景起笔,描绘秋天叶落霜飞、天地清朗的开阔景象,“空江百里”展现出雄浑博大的空间感,“见潮生”巧妙入题,既点明观潮主题,又以辽阔背景衬托江潮初现的磅礴气势。颔联“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转为近景特写,从听觉与嗅觉角度描绘江潮。大风裹挟着鱼龙气息,巨浪如晴雪喷击山崖,发出雷鼓般声响,生动展现江潮的迅猛与威力,使读者如临其境。颈联“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继续近观,描写江潮奔腾时水雾弥漫遮蔽天空,船只破浪而过、波涛不息的场景,从动态画面凸显江潮余势汹涌,延续其雄浑气势。尾联“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由观潮转向望秋,以“丹叶黄花”的绚丽秋景收束,与首联呼应。“无穷意”蕴含诗人对江潮的赞叹与遐思,情景交融,含蓄表达出观潮后的深沉感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将情与景浑然相融,意境深远开阔。字句凝练含蓄,余韵悠长,展现出了艺术魅力与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四)》

下一篇:唐·佚名《张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