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门阑久":在您的门前来来往往已经很久了,
"儿童亦有情":就连家里的小孩也对您怀有真情。
"不忘将姓字":不曾忘记我的姓名,
"常说向公卿":常常把我向达官贵人们提起。
# 常:一作长。
"每许连床坐":常常允许我和您同床而坐,
"仍容并马行":还包容地和我并肩骑马前行。
# 仍:一作时。
"恩深转无语":您对我的恩情太深重,我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
"怀抱甚分明":可我心中的感激之情却十分清晰。
# 甚:一作自。
唐代诗人
朱庆馀(?~?),唐代诗人。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他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代表作品有《近试上张水部》《宫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开篇两句点明诗人与对方交往已久,连家中的儿童都对对方怀有真挚的情谊。这里以“儿童”的情感侧面烘托出对方受人喜爱的程度,也暗示了双方交往的融洽与深厚,不着痕迹地体现出彼此关系的亲近。颔联“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写对方始终记着诗人的姓名,还常常在公卿名流面前提及。这既表现出对方对诗人的赏识与提携,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对这份知遇之恩的感激。颈联“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描绘了两人相处的日常场景:对方常常允许诗人与自己同床而坐,还包容地与诗人并肩骑马而行。“连床坐”“并马行”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双方关系的亲密无间,没有尊卑隔阂,尽显知己间的融洽氛围。尾联“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收束全诗,情感达到高潮。正因为对方的恩情太过深厚,诗人反而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唯有心中那份感激与敬重清晰明了。此处以“无语”反衬“恩深”,将难以言说的情感藏于字后,含蓄而动人,尽显友情的真挚与厚重。
# 凄然(首二句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末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感极语,写得浑然(“恩深”句下)。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