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hán
jiāng
shàng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luò
yàn
nán
běi
fēng
jiāng
shàng
hán
jiā
xiāng
shuǐ
shàng
yáo
chǔ
yún
duān
xiāng
lèi
zhōng
jìn
fān
tiān
kàn
jīn
yǒu
wèn
píng
hǎi
màn
màn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逐句剖析

"木落雁南度":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

# 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北风江上寒":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襄水上":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

# 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襄:一作湘,又作江;上:一作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

"遥隔楚云端":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 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

# 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孤帆天际看":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 天际:天边,一作天外。,孤:一作归。

"迷津欲有问":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

#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平海夕漫漫":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 漫漫:水广大貌。,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这首秋日羁旅诗以景织情,将漂泊之思融入天地画卷。开篇借南飞鸿雁与凛冽北风点出寒意,雁阵划破长空的动态反衬诗人滞留江岸的怅惘。中段以襄水云山构建虚实相生的空间:故乡的柔波与异乡的楚云在视野中交织,乡愁随孤帆远影渐次浓稠。尾联"迷津欲有问"的迷茫,实则是进退维谷的人生况味写照——滔天暮色吞噬渡口方向,恰似理想与现实的混沌难辨。全诗不着"愁"字而苍茫自现,江风、孤帆、平海等意象共同编织成唐人羁旅诗中最深沉的乡愁图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孟浩然首次游历长江下游,此后于开元十七年(729)至二十一年(733)间再度漫游吴越。此诗应作于其漫游长江下游期间的某个秋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整首诗情感复杂,诗人既向往着归隐田园的闲适,又放不下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矛盾像两股绳子绞着他的心——想当官施展抱负,又馋山水间的自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全化在了字里行间。

2. 写作手法

用典: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春秋时期,孔子派子路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两位隐者明知渡口所在,却反问孔子为何四处奔走求仕。面对“乱世何必执着”"的嘲讽,孔子感慨:"人总要有人承担社会责任"。表达了孟浩然自身的矛盾,到底是做隐者以避世求清净,还是在乱世中从政。渲染: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作者以“北风”二字如寒刃破空,强化了江面刺骨寒意,使人觉得寒冷,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3. 分段赏析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以典型意象定调秋意。木叶凋零、北雁南飞,勾勒季节轮廓,“北风”二字如寒刃破空,既强化江面刺骨寒意,又暗喻时局动荡带来的生存压力。诗人伫立船头,看落叶纷飞如断翅之蝶,听北风呼啸似故土呜咽,“寒”字既是肌肤之痛,更是心灵之恸,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颔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以地理阻隔写乡愁。襄阳故土的襄水弯弯曲曲,恰似诗人辗转难眠的思绪;“遥隔”二字如天堑横亘,将游子与故乡切割成两个世界。楚地云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看似触手可及,实则远隔重霄,“隔”字道尽归途艰险,更暗含政治理想与现实处境的断裂。颈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将情感推向极致。游子泪已流干,却仍在凝望天边孤帆——那帆影既是现实中的归舟,更是精神寄托的幻影。两个动作“尽”与“看”形成残酷对照:泪水枯竭之际,唯有空茫江景刺痛双目。漂泊的孤寂与思乡的煎熬,在“孤帆”意象中凝结成沉甸甸的乡愁。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化用《论语》典故收束全篇。黄昏时分,滔滔江水与海平面模糊了界限,漫漫无边的暮色笼罩天地,恰似诗人进退维谷的困境。问津者的迷茫与孔子的喟叹穿越千年重叠,在浩瀚江天中凝结成永恒的叩问——当理想主义撞上现实巨浪,何处才是灵魂的渡口?

4. 作品点评

二、三联匠心独运,浑然天成。颔联“襄水曲”与“楚云端”信手点染地理坐标,前者状水路蜿蜒之态,后者摹云山缥缈之姿,地理阻隔与心理距离在工对中悄然呼应。颈联“乡泪”与“归帆”以情驭景,客中涕泪与天际孤帆形成残酷对照,情感张力在虚实相生间骤然迸发。尾联“平海夕漫漫”以景截情,将归思愁绪抛入苍茫暮色,江天混沌的视觉困境恰似诗人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境,余韵在暮霭中绵延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读此四句,令人千万言自废(“我家”四句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客怀凄然,何等起手!

清吴退庵、胡甘亭《唐贤三昧集笺注》

# 间翔容与,绝代风规。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起手须得此高致(“木落”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振衣千仞(“遥隔”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陈德公先生曰:逸笔故饶爽韵,前四纯以神胜,是此家绝唱,诣不必逊他人人工也。二、四正乃悠然神往,后半弥作生态,结语紧接五、六,亦复隐承三、四。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早寒”起,“有怀”接,一气相承(“遥隔”句侧)。

清张锡麟《唐诗近体》

# 纯是思归之神,所谓超以象外也。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兵车行》

下一篇: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