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zhōu
zhāng
chéng
xià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suǒ
jìng
zài
chàng
wàng
shēn
jīng
mén
shì
xiāng
shí
zhōng
shēn
jiù
ēn
fāng
jiāng
nóng
zhí
lǎo
qiū
yuán
jìn
nán
fēi
yàn
yóu
yán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我正要去和农夫菜圃为伴,在山丘田园间种植作物度过余生。眼睛一直看着南飞的大雁消失,通过什么办法能给您寄去一句话。

逐句剖析

"所思竟何在":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

# 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怅望深荆门":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

# 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此处借指荆州。,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举世无相识":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

# 举世:普天下。《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终身思旧恩":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方将与农圃":我正要去和农夫菜圃为伴,

# 农圃:种粮和种菜的人。晋张载《七哀诗》:“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方将:将来,未来。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艺植老丘园":在山丘田园间种植作物度过余生。

# 老丘园:终老于田园。《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艺植:种植,耕种,栽植。《北史·铁勒传》:“近西边者,颇为艺植,多牛而少马。”

"目尽南飞雁":眼睛一直看着南飞的大雁消失,

# 飞雁:一作“飞鸟”。飞:《全唐诗》校:“一作无。”

"何由寄一言":通过什么办法能给您寄去一句话。

# 何由:怎能。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荆州张丞相》由唐代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为张九龄被贬荆州时所寄,主题是表达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抒发世间难觅知音及自身将归老田园的感慨。写作手法上直抒胸臆,设问,对比,虚实结合等,作品朴实自然,以真情动人,生动展现王维对恩人的牵挂与对现实的失望,是其诗作中情感真挚且具代表性的佳作,彰显出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荆州张丞相》由唐代王维所作。王维写此诗是为了表达对张九龄的知遇之恩。到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张九龄因所荐监察御史周子谅忤逆皇帝旨意,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九龄被贬后,朝中官员都只求自保,不再敢向皇帝直言进谏,朝局逐渐落入李林甫等小人之手。王维不避权贵,写下此诗。他既思念恩公张九龄,又怀念过去朝政清明的时代,对当下的朝局深感失望,后来逐渐远离朝局,过上了半仕半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怀人题材的诗。借对张九龄的思念与自身心境的描述,写出了诗人对恩人的牵挂以及对现实失望后渴望回归田园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情感真挚且意蕴悠远。表达了诗人王维对被贬荆州的张九龄的深切怀念与感恩之情,同时体现了诗人在世间难觅知音,萌生归老田园之意。

2. 写作手法

设问: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所思念之人张九龄所在之处的描述,同时也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张九龄的牵挂和寻觅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惆怅、思念的情感基调。直抒胸臆:“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诗人直接表明在这世上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而自己会一生铭记张九龄的知遇之恩。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张九龄深深的感恩之情,情感真挚且强烈,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对比:将“举世”之人对自己的不理解与张九龄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进行对比,突出了张九龄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诗人对这份恩情的珍视。虚实结合:“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属于虚写部分,表达了自己想要归隐田园的想法。而前面几句对自己现状和对张九龄思念的描述则是实写。虚与实相互映衬,既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又展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无奈,使诗歌的层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运用设问这一修辞手法,以“所思竟何在”抛出疑问,引发读者好奇,急切想知晓诗人所思念之人究竟身处何方。随后以“怅望深荆门“作答,诗人极目远眺,目光投向荆门深处,一个“怅”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内心的惆怅与牵挂。这里不仅点明了思念对象为身处荆门的张丞相,还借景抒情,借“怅望”“深荆门”之景,营造出悠远而深沉的氛围,表达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从结构技巧看,此联为全诗奠定了惆怅、思念的情感基调,起到总领全诗的作用。颔联诗人在此直抒胸臆,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举世无相识”的孤独处境与“终身思旧恩”的深厚情感进行对比,突出张九龄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心中的重要地位。“无相识”运用夸张手法,虽有一定夸张成分,但更强化了诗人在世上难觅知音的孤独感。此联在情感表达上更进一步,将对张九龄的感激之情推向高潮,加深了对现实中缺乏知音、政治环境不佳的不满情绪。颈联诗人表明自己将投身于农事,在田园中种植作物度过余生。通过这一表述,传达出自己不愿与昏暗官僚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以及归隐田园的坚定决心。从表达方式看,这是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属于虚写,与前文对现实的描述形成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也凸显出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抉择,展现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诗人望着南飞的大雁直至其消失在视野尽头,借南飞雁这一景象,寄托对张九龄的思念之情。同时,“雁”与“言”谐音,暗示或许大雁能捎去自己对恩公的话语,但又以“何由寄一言”道出无从寄书的无奈,抒发了难言的隐痛。从结构技巧上,“目尽南飞雁”与首联的“怅望深荆门”相呼应,“目尽”对应“怅望”,“南飞雁”对应“深荆门”,使全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此联以景语作结,意在言外,余味无穷,将诗人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沉,尽显诗歌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寄荆州张丞相》具有独特魅力。语言朴实无华却自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复杂情绪。“目尽南飞雁”一句尽显王维“诗中有画”的高超技艺,诗人极目远眺,望着南飞的大雁直至其消失在视野尽头,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悠远的画面,以景语收束全诗,营造出低吟婉转、深沉悠远的意境,让情感表达含蓄而余味无穷。此诗展现了王维诗歌创作的深厚功底与独特风格,在其诗作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王维思想及当时社会背景的珍贵文学素材,体现了他作为唐代杰出诗人在情感抒发与意境营造上的卓越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悠然、渊然(“怅望”句下)。钟云:悲甚!厚甚!非过时人不知(“终身”句下)。钟云:此二句不说思旧,其意更深(“方将”二句下)。钟云:直朴,深致(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唐云:八语一直说下,使人读不断。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本为浮沉宦海,今将决计归田,回思旧恩举世无二,文义极顺,然不成作法矣。今先写丞相,接写感恩,决计归田反写在五、六,文势意味方陡健深厚。

清屈复《唐诗成法》

# 顾云:清深质直,写情冲淡。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约《江南春·池塘春暖水纹开》

下一篇:唐·杜牧《秋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