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liá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皇甫松浏览量:2
hàn
dàn
xiāng
lián
shí
qǐng
bēi
xiǎo
tān
cǎi
lián
chí
wǎn
lái
nòng
shuǐ
chuán
tóu
shī
湿
gèng
tuō
hóng
qún
guǒ
ér
chuán
dòng
guāng
yàn
yàn
qiū
tān
kàn
nián
shào
xìn
chuán
liú
duān
shuǐ
pāo
lián
yáo
bèi
rén
zhī
bàn
xiū

译文

十顷荷塘里,荷花飘香连片,少女贪玩嬉戏,采莲动作迟缓。傍晚戏水,船头都被弄湿了,脱下红裙去包裹鸭形小船。船儿滑动,湖光在秋色中闪烁。因贪看岸上少年,任船随水漂流。无缘无故隔着水面抛莲子。被远处的人看见,害羞了大半天。

逐句剖析

"菡萏香连十顷陂":十顷荷塘里,荷花飘香连片,

# 陂:池塘。,菡萏:荷花。

"小姑贪戏采莲迟":少女贪玩嬉戏,采莲动作迟缓。

# 迟:延迟。,贪戏:贪玩。,小姑:小姑娘。

"晚来弄水船头湿":傍晚戏水,船头都被弄湿了,

# 晚:傍晚。

"更脱红裙裹鸭儿":脱下红裙去包裹鸭形小船。

# 鸭儿:小鸭。,红裙:红色裙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船儿滑动,湖光在秋色中闪烁。

# 动:翻动。

"贪看年少信船流":因贪看岸上少年,任船随水漂流。

# 信:任意。

"无端隔水抛莲子":无缘无故隔着水面抛莲子。

# 无端:没来由。此含一时忘情的意思。

"遥被人知半日羞":被远处的人看见,害羞了大半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莲子二首》是唐代诗人皇甫松创作的组诗。两首诗均以江南采莲场景为背景,展现采莲少女的天真活泼与情感世界。其一“菡萏香连十顷陂”通过“贪戏采莲迟”“脱红裙裹鸭儿”等细节,勾勒出少女戏水忘归的娇憨之态,以“香连十顷”的荷花美景衬托人物的无拘无束;其二“船动湖光滟滟秋”则聚焦少女对少年的暗恋,以“信船流”“抛莲子”的动作,结合“莲”谐音“怜”的双关手法,刻画其大胆又羞怯的心理。全诗融合文人诗的含蓄与民歌的直率,以白描手法和灵动的细节,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意境,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又歌颂了少女自然纯真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词人

皇甫松(?~?),唐代文学家。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祖籍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附近)。年轻时胸怀大志,意欲为国效力,却久试进士不第,终身未仕。皇甫松长于诗词歌赋,所作《大隐赋》表达出世思想,文辞诡激。其以词著名,笔致清灵,情境优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其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主要作品有《采莲子》《梦江南》《天仙子》《忆江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介绍了采莲少女的日常劳作与情感萌动,描绘了荷花飘香的十顷陂塘、船动湖光的秋日场景,体现了少女的活泼俏皮与初恋的羞涩,营造了清新自然的田园氛围,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对纯真爱情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双关:“无端隔水抛莲子”中,“莲”谐音“怜”,巧用双关隐语,暗指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符合江南民歌传统。细节描写:“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通过“弄水”“脱红裙”等动作细节,刻画少女的天真贪玩。“贪看年少信船流”以“贪看”“信船流”的细节,展现少女凝视意中人时的痴迷憨态。白描: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场景和人物,如“小姑贪戏采莲迟”直叙其事,不事雕琢而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船动湖光滟滟秋”以湖水波动之景,暗衬少女因偶遇少年而起伏的心境,景中含情,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菡萏香连十顷陂”:“菡萏”即荷花——采莲虽以收莲蓬为主,此时若有迟开的荷花点缀,更添意境,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指池沼,即这片荷塘;“香连”二字以荷香串联起十顷水域,又将采莲女的歌声曲曲引入荷塘深处,写法空灵。句尾和声“举棹”,正与眼前情景相合,仿佛能听见少女们打桨荡舟的歌声余音袅袅。“小姑贪戏采莲迟”:“小姑”既是歌中角色,不妨视作唱歌的少女本身,更添几分戏剧性。平日深居闺中的小姑,今日踏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隔绝了尘世拘束,清清水波荡开了她的心扉,便忍不住贪玩戏水,流连忘返,故而采莲迟迟。“晚来弄水船头湿”:紧承“贪戏”与“采莲迟”:“晚来”点明时间,“弄水”正是贪玩的体现——想来是赤着双脚戏水,兴头上连船头都溅得湿淋淋,娇憨之态已显露几分。“更脱红裙裹鸭儿”:则将这份憨态推向极致:小姑竟脱下红裙裹住小鸭,无拘无束的模样活脱脱在眼前。句尾和声响起时,想必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画面愈发生动。“船动湖光滟滟秋”:勾勒出另一番景致:“滟滟秋”既写湖光荡漾中映出的秋色,也点明了采莲的季节;清澈秋水里,波光为何“滟滟”?非因秋风、水鸟,只因“船动”——作者未明说船的模样与动的缘由,反倒留了几分悬念。“贪看年少信船流”:解开了船动之谜:原来采莲女被一位英俊少年吸引,出神凝视间任船儿随水漂流。这份大胆无邪的目光与“信船流”的痴情憨态,将她纯真热情的个性与对爱情的热切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无端隔水抛莲子”:湖水因船动泛起滟滟波光,姑娘的心湖也荡起层层涟漪,她抓起一把莲子,向岸上少年抛掷——这一掷满含戏谑、挑逗与爱慕,尽显江南水乡姑娘的大胆热情。而“莲”谐音“怜”(表爱恋),正是南朝以来江南情歌常用的双关隐语,巧妙传情,饶有民歌风味。“遥被人知半日羞”:不料“遥被人知”,姑娘顿时“半日羞”:红着脸、低着头,既懊恼冒失,又难掩羞怯,这“无端”二字道尽她复杂细腻的心思,“半日羞”的窘态更显初恋少女的纯真,让形象愈发丰满可爱。

4. 作品点评

此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质,又含民歌之中大胆直率、朴实自然的风情,自然天成,别饶情趣,尽显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觌面见之。

明汤显祖《汤显祖评<花间集>》

# 钟惺云:写出憨态便奇。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五代诗人所作乐府,每与同曲不分。光宪有《采莲曲》:“菡萏香连十顷陂”,即诗、词并收。

不详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更脱红裙裹鸭儿”,写女儿憨态可掬。

不详李冰若《栩庄漫记》

# 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妙笔乃尔!

清况周颐《餐樱庑词话》

# 此二首写采莲女子之生活片段,非常生动,有非画笔所能描绘者。盖唐时礼教不如宋以后之严、妇女尚较自由活泼也。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郭震《莲花》

下一篇:唐·无名氏《无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