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xiān

朝代:唐作者:皇甫松浏览量:2
qíng
fēi
zhī
shuǐ
hóng
huā
qiū
jiāng
liú
láng
bié
tiān
xiān
dēng
lèi
zhū
shí
èr
wǎn
fēng
qīng
zhí
zhú
huā
kāi
hóng
zhào
shuǐ
zhè
fēi
rào
qīng
shān
zuǐ
xíng
rén
jīng
suì
shǐ
guī
lái
qiān
wàn
cuò
xiāng
ào
nǎo
tiān
xiān
yīng
yǒu

译文

晴空万里的旷野中,飞过一只鹭鸶,秋日的水葓花开满了碧蓝的河水。相传刘晨就在这一天和天台山的仙女们分别,重返人间,离别的泪水不停地洒落,暮色中巫山十二峰仍历历在目。艳丽的杜鹃花,映红了山间的溪水,鹧鸪鸟绕着青山的山口飞来飞去。刘晨、阮肇二人过了一年多才回来,走了千万里路,那天台山的仙女错误地误信了世俗之人,却不能白头偕老,这就是她懊恼刘郎的原因。

逐句剖析

"晴野鹭鸶飞一只":晴空万里的旷野中,飞过一只鹭鸶,

# 鹭鸶:鸟名,体长一尺许,羽色纯白,嘴长而尖,颈细长,头部后端有白色长羽毛,背胸部有蓑毛饰羽,捕食鱼类,又称“白鹭”。杜甫《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即指此。

"水荭花发秋江碧":秋日的水葓花开满了碧蓝的河水。

# 水荭:植物名,一种水草,夏秋开花。又称“荭草”、“游龙”、“石龙”,高五六尺,叶大,茎叶带红色,秋日开花,红色或白色。又解水荭谓之葓菜,其茎中空,又谓“空心菜”。荭,或作“葓”。

"刘郎此日别天仙":相传刘晨就在这一天和天台山的仙女们分别,

# 刘郎此日别天仙:两句:刘郎那日与天仙告别後,登上了人间的坐席。刘郎:指刘晨,这里泛指所爱之士。此处用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水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後,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慢,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乌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

"登绮席":重返人间,

# 登绮席:谓刘郎离开仙境来到人间。一说仙女登上饯别的绮席。绮席,富丽的席座,指饯别宴会。

"泪珠滴":离别的泪水不停地洒落,

"十二晚峰青历历":暮色中巫山十二峰仍历历在目。

# 历历:清楚明白,分明可数,形容物象清清楚楚。,青:一作“高”。,十二晚峰: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突出者有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巫山主要指四川盆地东部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南—北”走向的连绵群峰。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明·陈耀文《天中记》曰:巫山十二峰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古对十二峰名称说法不一致,元·刘壎《隐居通议》据《蜀江图》所列名,多独秀、笔峰、盘龙、仙人,而无朝云、净坛、上升、圣泉。

"踯躅花开红照水":艳丽的杜鹃花,映红了山间的溪水,

# 踯躅花:即杜鹃花。

"鹧鸪飞绕青山觜":鹧鸪鸟绕着青山的山口飞来飞去。

# 山觜:山的入口处。觜:同“嘴”。

"行人经岁始归来":刘晨、阮肇二人过了一年多才回来,

# 经岁:经年,相隔一年。,行人:指刘晨、阮肇。

"千万里":走了千万里路,

"错相倚":那天台山的仙女错误地误信了世俗之人,却不能白头偕老,

# 错相倚:言天仙错依靠了人间的刘晨、阮肇,不能白头偕老。倚,依靠。

"懊恼天仙应有以":这就是她懊恼刘郎的原因。

# 懊恼天仙应有以:即天仙烦恼懊悔是有原因的。懊恼,心中懊悔烦恼。以,因,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仙子》是唐代词人皇甫松创作的词作。此词以刘阮入天台遇仙传说为背景,截取离别场景,通过“晴野鹭鸶飞一只”的孤影与“水荭花发秋江碧”的明丽秋景形成反差,渲染出离别的怅惘氛围;再以“泪珠滴”的细节直写离情,“十二晚峰青历历”以空寂山景收束,暗含时空悠远与思念绵长。再写重逢后的怅惘,“踯躅照水”“鹧鸪绕山”延续哀婉意境,“行人经岁”揭示时空阻隔,“懊恼天仙”点明仙凡殊途的无奈,全词语言凝练,情景交融,通过典型意象与白描手法展现仙凡别离的哀婉,兼具南朝乐府的叙事性与晚唐词的意境美,体现了皇甫松词“句丽意清”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词人

皇甫松(?~?),唐代文学家。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祖籍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附近)。年轻时胸怀大志,意欲为国效力,却久试进士不第,终身未仕。皇甫松长于诗词歌赋,所作《大隐赋》表达出世思想,文辞诡激。其以词著名,笔致清灵,情境优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其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主要作品有《采莲子》《梦江南》《天仙子》《忆江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咏调名本意,以刘阮天台遇仙传说为依托,实则寄寓人间情思。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等文献记载,东汉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途,采桃实为食,掬溪水而饮。偶遇二仙姝,礼遇如故交,留居半年方知山中春秋不改,归乡后但见邑屋全非、亲旧零落,子孙已历七代。此事成为后世诗词小说戏曲的经典题材,或寄寓世人对仙境奇遇的向往,或借以抒发聚散相思的苦情。丁寿田等评韦庄同调“刘阮不归春日曛”时指出:“此词盖借用刘阮事咏美人窝耳。”(《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皇甫松此作亦当作如是观,然其具体创作年代尚存疑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天仙子》词牌作品,以刘郎与天仙离别传说为题材。表达了缠绵悱恻的别情及时空阻隔的凄美意境。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句“晴野鹭鸶飞一只”以白鹭孤飞起兴,通过“晴野”“花发”“江碧”的明丽秋景反衬离别之悲。情景交融:刘郎“登绮席,泪珠滴”的特写与“十二晚峰青历历”的远景结合,将离别之痛融入苍茫山色,实现情与景的浑然交融。用典:词中“刘郎”化用刘阮天台遇仙典故,暗喻人间别离;“十二晚峰”则呼应巫山神女传说,双关仙凡阻隔的怅惘。

3. 分段赏析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刘、阮故事。东汉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迷途不返,采桃实充饥,饮溪水解渴。于山溪畔遇二美貌女子,待之如故交,延入家中款待,当夜即结为连理。十日后刘、阮求归,二女殷勤相留,复滞留半载。山中草木恒葆春色,百鸟嘤鸣不绝,益增二人思乡之情。女乃相送,示以归途。及返故里,亲旧凋零,庐舍尽改,子孙已历七代。此故事为后世诗词小说戏曲取材,或寄寓世人对仙境奇遇之向往,或藉以抒写聚散相思之苦。皇甫松此词则截取临别场景,情景交融,篇幅虽短而思致深长。“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荭花发秋江碧。”此句摹写秋景,暗合半年后还家时节。已非复“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的山中景致,此乃别后独行野望所见,兼以映衬人物心境。鹭鸶栖于水畔,往来翩跹。王维诗“漠漠水田飞白鹭”,李绅诗“碧峰斜见鹭鸶飞”,皆以群鹭为景。此句特写“飞一只”,离思自现。“一只”二字置句末,效唐高骈《步虚词》“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之例,特重此二字,非仅协韵而已。水葓乃江洲间丛生水草,夏秋开白红之花。“水葓花发秋江碧”,境界虽阔远清疏,色泽亦明丽和谐,然难入刘郎眼底——其心犹系方才诀别之景,故对当前佳景视若无睹,下文自见分晓。遂接转“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三句,回溯诀别情景。面对“天仙”、身处“绮席”,唯见“泪珠滴”,皆因“别”字所致。思归情切,离别难堪,此时应有万语千言,作者独以“泪珠滴”三字尽之。盖写情人诀别之景,最具概括力者,莫若写泪。格律限作三字,遂成绝唱。较之“和泪出门相送”之赘言“相送”,“执手相看泪眼”之赘言“执手”,此三字反觉余韵悠长。写之不尽,写一两点反显其少,不写反觉其多。末句“十二晚峰青历历”,复转写别后独行所见。此景与前景迥异:开篇之景乃作者设境,未必入主人公之眼;入目而不走心,与无景同。结句之景确为主人公目中之景,既入目更动心。情人已渺,唯见青峰历历;山色可辨,山中人愈可思。陈廷焯评:“结有远韵,从‘江上数峰青’化出。”(《词则·别调集》)诚然。特言“十二峰”者,暗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事。南宋范成大两游巫山,作《巫山高》诗,后篇云:“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恰可为词中""峰青""作注。此句以景结情,兼用双典而浑然无迹。“踯躅花开红照水”:下片转写归途所见。踯躅花(杜鹃)红艳似火却映照寒水,色彩浓烈与水温冷寂形成反差,隐喻重逢无望的凄凉。“鹧鸪飞绕青山觜”:鹧鸪啼声本含哀怨,绕山盘旋的动态强化了徘徊无依之感。“青山觜”(山口)象征归途阻隔,暗含行人迷失与思念难解。“行人经岁始归来”:直述归期漫长。时间跨度“经岁”与空间距离“千万里”叠加,凸显等待的煎熬与人仙阻隔的无奈。“千万里,错相倚”:空间阻隔与情感错位的双重悲剧。“错相倚”既指物理距离的错失,亦暗喻人仙缘分的短暂与错配,悔恨之情直击人心。“懊恼天仙应有以”:以反问作结,点明懊恼根源。天仙既许人间情缘,却难逃仙凡殊途的宿命,将个体情感升华为对命运无常的哲思。词咏调名本意。唐五代此调多取刘阮事,托仙缘以写人情。丁寿田等评韦庄同调“刘阮不归春日曛”云:“此词盖借刘阮事咏美人窝耳。”(《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皇甫此词亦作如是观。然其词采丽而意清,语真而情挚,绝无绮靡之思,堪称此调中翘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余有诗云:“推窗历历数晴峰。”恍与此合。

明汤显祖《花间集》

# “飞一只”便妙,结笔得远韵,亦是从“江上数峰青”化出。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无一字不警快可喜。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谓《送裴侍御归上都》

下一篇:唐·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