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朝代:唐作者:皇甫松浏览量:2
lán
jìn
luò
píng
shàng
àn
hóng
jiāo
xián
mèng
jiāng
nán
méi
shú
chuán
chuī
xiāo
xiāo
rén
驿
biān
qiáo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黄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逐句剖析

"兰烬落":更深烛尽,烛光暗淡,

# 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屏上暗红蕉":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闲梦江南梅熟日":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黄梅熟时,

# 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

"夜船吹笛雨潇潇":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

# 潇潇:同潇潇,形容雨声。

"人语驿边桥":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 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驿边有桥称驿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梦江南・兰烬落》是唐代皇甫松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先描绘了深夜室内残灯飘落、画屏昏暗的寂寥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随后转入梦境,展现了江南梅雨时节,夜晚乘船吹笛,雨声淅沥,驿站桥边人语声声的画面,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灵动呈现得淋漓尽致。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方式,通过对室内夜景和梦中江南景色的描写,含蓄地表达情感;还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场景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前两句为实写,勾勒出旅舍中的凄凉之景;后三句为虚写,描绘出梦中江南的美好情境。这首词展现了清新婉丽的风格、含蓄深蕴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词人

皇甫松(?~?),唐代文学家。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祖籍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附近)。年轻时胸怀大志,意欲为国效力,却久试进士不第,终身未仕。皇甫松长于诗词歌赋,所作《大隐赋》表达出世思想,文辞诡激。其以词著名,笔致清灵,情境优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其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主要作品有《采莲子》《梦江南》《天仙子》《忆江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词。描绘了深夜室内的寂寥之景,以及梦中江南梅熟时节雨夜乘船、驿站桥边人语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借室内残灯、画屏以及梦中江南的景象,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此句中,夜雨淅淅沥沥,主人公在夜船上吹笛,悠扬笛声在雨中回荡,同时驿站边的桥上有人声交谈。雨声、笛声、人语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主人公借景抒情,以江南雨夜之景,含蓄传达出内心的孤寂、思念等复杂情感,景与情相互交融,达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铺垫:“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先描写室内场景,灯芯燃尽,屏风上的红蕉图案在昏暗灯光下颜色变得暗淡。这一室内昏暗、寂静的场景描写,为下文“闲梦江南”做铺垫。室内的昏暗寂静,引发了主人公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梦中江南的情景,使梦境的出现更合理,也烘托出一种静谧、略带孤寂的氛围,为情感的抒发奠定基础。对比:“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的室内昏暗、寂静场景,与“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江南雨夜中热闹、灵动的室外场景形成对比。室内的冷清与室外的热闹形成反差,进一步凸显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以及对江南热闹、充满生机生活场景的向往和怀念。

3. 分段赏析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指兰膏燃尽的余烬。这起始两句,仅八字便勾勒出夜深人静之态。室内光线昏暗,灯花已然残落,画屏上原本鲜艳的美人蕉,在昏暗灯光映照下,色彩也变得黯淡,此刻正是入眠之时。这寂寞的夜晚,隐隐流露出人物黯然神伤的心境,为后续梦境的展开巧妙铺垫。“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词人进入梦境,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明快,色彩明艳动人。此时梅子正熟,风景美不胜收。恰逢夜雨轻轻飘落,小船停泊在水乡泽国,悠扬的笛声在夜空中回荡;驿站旁的桥边,人们笑语喧哗,春水泛起层层碧波。此景有景致、有情感、有色彩、有声音,还有往来的人群,构成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夜晚。梦境与现实皆为夜景,然而现实的夜清冷孤寂,暗藏哀怨;梦中江南的夜却欢快愉悦、令人沉醉。通过今昔对比,词人对江南故乡的眷恋深情,便在这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构思极为精巧,别出心裁。起笔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切入,随后笔触一转,延伸至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景致。色彩描绘上,词人精心勾勒红蕉、黄梅,明艳动人;声音描摹处,吹笛之音、人语之声、夜雨潇潇之响,声声入耳。由色彩到声音,从视觉感受过渡至听觉体验,转换自然流畅。词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既有江南水乡清幽宁静的大背景,又有吹笛、人语等动态元素融入其中。词人巧妙地将自身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于景物描绘所构建的形象画面里。词作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让人不禁反复玩味其中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好景多在闲时,风雨萧萧何害?

明汤显祖《花间集》卷一

# 皇甫子奇《梦江南》、《竹枝》诸篇,合者可寄飞卿庑下,亦不能为之亚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调寄《梦江南》,皆其本体。江头暮雨,画船闻歌,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上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

# 末二句是中晚唐警句。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

# 此首写梦境,情味深长。“兰烬”两句,写闺中深夜景象,烛花己落,屏画已陪,人亦渐入梦境。“闲梦”二字,直贯到底,梦江南梅熟,梦夜雨吹笛,梦驿边人语,情景逼真,欢情不减。。然今日空梦当年之乐事,则今日之凄苦,自在言外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萧萧”。

清厉鹗《论词绝句》

# 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城外》

下一篇: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