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lián
·
·
chuán
dòng
guāng
yàn
yàn
qiū

朝代:唐作者:皇甫松浏览量:4
chuán
dòng
guāng
yàn
yàn
qiū
tān
kàn
nián
shào
xìn
chuán
liú
duān
shuǐ
pāo
lián
yáo
bèi
rén
zhī
bàn
xiū

译文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逐句剖析

"船动湖光滟滟秋":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

# 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船动:荡着小船。

"贪看年少信船流":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 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年少:指少年男子。

"无端隔水抛莲子":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

# 抛:掷。,无端:无故,没来由。

"遥被人知半日羞":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 半日羞:害羞了半天。,遥:远远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是唐代皇甫松所作的一首词。全词以江南水乡采莲为背景,生动展现一位采莲女子情窦初开时的娇羞与活泼。前两句描绘采莲女被少年吸引、忘情看顾的憨态,勾勒出女子因看少年而任船漂流的画面;后两句聚焦其大胆示爱与羞涩反应,直白又巧妙地写出女子被发现后的羞涩。全词最大特点是浓郁的民歌风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绘就江南水乡的独特风物人情画,生动反映当时民间的情感生活与审美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词人

皇甫松(?~?),唐代文学家。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祖籍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附近)。年轻时胸怀大志,意欲为国效力,却久试进士不第,终身未仕。皇甫松长于诗词歌赋,所作《大隐赋》表达出世思想,文辞诡激。其以词著名,笔致清灵,情境优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其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主要作品有《采莲子》《梦江南》《天仙子》《忆江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全词介绍江南水乡采莲场景,描绘采莲女子向心上人示爱时因怕被发现而娇羞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采莲女形象,语言文字细腻,富有民歌风味。

2. 写作手法

双关:“无端隔水抛莲子”,“莲子”谐音“怜子”,“莲子”本是采莲场景中的实物,在诗里既指真实抛出的莲子,又借谐音含蓄传递采莲女对少年“爱你”的情思,一语双关,将少女羞涩示爱的微妙心理,通过日常采莲动作与谐音巧妙融合,使情感表达委婉又生动,尽显民歌的活泼与含蓄之美。

3. 分段赏析

“船动湖光滟滟秋”:此句开篇,短短七字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景图。“船动”,点明画面的动态感,仿佛能让人看到采莲船在湖面上轻轻摇曳,泛起层层涟漪。“湖光滟滟”,细腻描绘出湖水在秋日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美妙景象,“滟滟”二字,化静为动,让湖水瞬间有了灵动的生命力。“秋”字,点明时节,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独属于秋天的澄澈与静谧。从炼字角度看,“滟滟”堪称精妙,它不仅生动展现湖水的波光流转,更营造出一种朦胧、迷人的氛围。从表达技巧而言,这句诗以景起笔,为后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感的生发做了铺垫,借这如诗如画的秋景,烘托出一种浪漫而温馨的氛围,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江南水乡的情境之中。“贪看年少信船流”:此句承接上句,进一步展开画面。“贪看年少”,直白而大胆地揭示出采莲女的内心活动,一个“贪”字,将采莲女看到心仪少年时那种目不转睛、心醉神迷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展现出她情窦初开时的热烈与纯真。“信船流”三个字,简洁却有力地交代了船动的缘由。采莲女因全身心投入到对少年的凝望中,以至于忘记操控船只,任其随波逐流。这一细节描写,将采莲女的痴情憨态展现得栩栩如生,从侧面烘托出少年的魅力以及采莲女内心难以抑制的情感波澜。在语言风格上,此句质朴自然,宛如口语,却又饱含深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让人真切感受到采莲女情感的真挚与纯粹。“无端隔水抛莲子”:“无端”二字,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它营造出一种看似不经意、突然发生的情境,给人以强烈的意外感,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隔水抛莲子”这一动作,是全词的关键情节。在古代文化中,“莲”谐音“怜”,有喜爱、爱恋之意,姑娘通过抛掷莲子这一行为,借助谐音双关的隐语,含蓄而又大胆地传递出自己的爱慕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少女羞涩的心理,又不失热情与活泼,极具江南民歌的特色。从表现手法看,这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方式,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具有特殊寓意的事物,将采莲女内心隐秘的情感生动展现出来,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曲折,富有韵味。“遥被人知半日羞”:“遥”字,点明看到采莲女抛莲子这一行为的人距离尚远。其实或许对方并未留意,只是采莲女自己的猜测,但她却因此而娇羞满面,“半日羞”将采莲女那种既因大胆示爱而忐忑,又因怕被人看穿心事而害羞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一句进一步丰富了采莲女的形象,她虽有大胆示爱的勇气,却终究有着少女的娇羞与矜持。作者在此处收笔,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想象,采莲女在害羞之后的神态与举动,也能感受到江南水乡女子那种纯真可爱、敢爱敢羞的独特风情。从内容主题角度,此句深化了词作对少女情感细腻描绘的主题,展现了爱情带给少女的甜蜜与羞涩交织的复杂体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人物塑造上鲜活灵动,其风格清新明快,音韵和谐精妙,朗朗上口,韵律之美增添了诗作的感染力。它巧妙融合了文人诗与民歌的长处,既有文人诗含蓄细腻、辞采华美的韵味,又具民歌大胆率真、质朴自然的特质,自然流畅,意趣盎然,显示了诗人的创作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之作,皆言蜀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非古也。皇甫子奇亦有四句体。所用“竹枝”、“女儿”,乃歌时群相随和之声。犹《采莲子》之有“举棹”、“年少”等元遗山《遗山集附录》:皇甫松以《竹枝》、《采莲》排调擅长,而才名逊于诸人。《花间集》所载,亦止短歌小令耳。

万树《词律》

# 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笔妙乃尔。

清况周颐《餐樱庑词话》

# 此二首写采莲女子之生活片段,非常生动,有非画笔所能描绘者。盖唐时礼教不如宋以后之严、妇女尚较自由活泼也。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下一篇:唐·裴璀《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十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