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zhōng
xi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zhī
zhāng
chéng
chuán
yǎn
huā
luò
jǐng
shuǐ
mián
yáng
sān
dǒu
shǐ
cháo
tiān
dào
féng
chē
kǒu
liú
xián
hèn
fēng
xiàng
jiǔ
quán
zuǒ
xiāng
xìng
fèi
wàn
qián
yǐn
cháng
jīng
bǎi
chuān
xián
bēi
shèng
chēng
shì
xián
zōng
zhī
xiāo
měi
shào
nián
shāng
bái
yǎn
wàng
qīng
tiān
jiǎo
shù
lín
fēng
qián
jìn
cháng
zhāi
xiù
qián
zuì
zhōng
wǎng
wǎng
ài
táo
chán
bái
dòu
jiǔ
shī
bǎi
piān
cháng
ān
shì
shàng
jiǔ
jiā
mián
tiān
lái
shàng
chuán
chēng
chén
shì
jiǔ
zhōng
xiān
zhāng
sān
bēi
cǎo
shèng
chuán
tuō
mào
dǐng
wáng
gōng
qián
huī
háo
luò
zhǐ
yún
yān
jiāo
suì
dǒu
fāng
zhuó
rán
gāo
tán
xióng
biàn
jīng
yán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丞相李适之每日为喝酒要花费一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逐句剖析

"知章骑马似乘船":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

# 似乘船:形容贺知章骑马马上的醉态,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官至秘书监。嗜酒,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眼花落井水底眠":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 眼花:醉眼昏花。

"汝阳三斗始朝天":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

# 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

"道逢麹车口流涎":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

# 涎:口水,,麹车:酒车。,逢:一作“见”。

"恨不移封向酒泉":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移封:改换封地。

"左相日兴费万钱":左丞相李适之每日为喝酒要花费一万钱,

#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载(746)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

"饮如长鲸吸百川":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

# 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

"衔杯乐圣称世贤":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 乐圣:喜喝清酒。圣,酒的代称。,衔杯:贪酒。

"宗之潇洒美少年":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

#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与李白交情深厚。

"举觞白眼望青天":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

# 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觞:盛有酒的酒杯。《说文》:“实曰觞,虚曰觯。”

"皎如玉树临风前":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 玉树临风:形容醉后摇曳之态。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苏晋长斋绣佛前":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

# 绣佛:画的佛像。,长斋:长期斋戒。,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

"醉中往往爱逃禅":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 逃禅:这里指逃出禅戒,即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

#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四句: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一斗诗百篇,一作“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呼来不上船":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

# 张旭:吴人,唐代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脱帽露顶王公前":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

"挥毫落纸如云烟":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斗方卓然":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

# 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

"高谈雄辨惊四筵":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约作于天宝五年(746年)漫游长安期间。此诗以“酒中八仙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为题材,通过追叙手法与漫画式素描,将八人醉态各异的形象凝练成章。全诗分八段独立成篇,句式参差却一韵到底,既展现贺知章“骑马似乘船”的诙谐醉态,又刻画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不羁,更以“脱帽露顶王公前”凸显张旭草书创作时的恣意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至六载(747年)间初至长安时所作。据新、旧《唐书》记载,左丞相李适之罢相在是年四月,而杜甫此时甫入长安,常与汝阳王李琎等权贵交游,得以接触“酒中八仙人”的轶事。诗中八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皆以豪饮著称,其事迹在《新唐书·李白传》及盛唐笔记中多有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人物群像肖像诗。通过描绘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位唐代名士的醉态与性格特征,展现了盛唐文人嗜酒如命、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同时折射出当时社会对自由个性与超脱精神的崇尚。

2. 写作手法

夸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以醉后跌井的滑稽场景强化其旷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通过蔑视皇权的狂态展现诗仙傲骨。对比:诗中“八仙”皆醉,但杜甫作为“醒者”暗含对现实的观察(如李适之罢相后的借酒消愁),形成对盛唐浮华与政治暗流的隐晦批判。

3. 分段赏析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作为“八仙”之首,以“解金龟换酒”的典故凸显其旷达。杜甫活用“阮咸醉骑”的传说,以夸张笔法描绘其醉后骑马如乘船、落井酣眠的滑稽姿态,谐谑中见豪情,展现其超脱世俗的狂士风骨。“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李琎身为唐玄宗侄子,恃宠而骄,饮酒三斗方朝见天子。诗中“移封酒泉”的荒诞念头,既暗讽其享乐无度,又呼应“酒泉”典故,以虚实结合之笔勾勒出贵族醉态背后的特权意识。“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李适之罢相后借酒消愁,“长鲸吸百川”极言其豪量,而“避贤”双关语暗刺李林甫专权。诗人以酒为镜,折射出权力更迭中权贵的颓唐与悲凉。“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以“白眼”显傲世之姿,“玉树临风”状其醉后风雅,将名士的孤高与狂放融为一体。“醉中往往爱逃禅。”以“斋戒”与“醉酒”的矛盾,刻画其表面虔诚、内心放纵的复杂性格,幽默中暗含对佛门清规的调侃。"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苏晋表面斋戒礼佛,醉后却屡屡破戒。杜甫以矛盾行为凸显其人性挣扎,幽默中暗含对宗教束缚的调侃,展现文人洒脱不羁的一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段落为全诗高潮。杜甫以“斗酒诗百篇”“醉眠酒家”凸显其诗酒才情,更以“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言,塑造出蔑视皇权的谪仙形象。此句虽未必实录,却以浪漫夸张升华了李白“谪仙人”的文化符号意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醉后“脱帽露顶”的放浪形骸,与“云烟”般的草书形成视觉冲击,展现其以酒助艺、不拘礼法的艺术家气质,呼应盛唐书法的狂逸之风。“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作为唯一平民,焦遂以“五斗酒”为媒介,借酒力迸发惊世之辩才,凸显市井人物的不凡风采,打破贵族垄断的饮酒文化格局。

4. 作品点评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以酒为媒、以人为镜的传世佳作,堪称唐代群像诗的典范。全诗以“酒”为纽带,将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位性格迥异的文人串联成章,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诗人以洗练如刀的笔触,捕捉每位酒仙最具辨识度的醉态:贺知章“眼花落井水底眠”的憨态可掬,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不羁,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的傲世风骨,皆跃然纸上。其结构匠心独运,八人分列如八幅人物速写,句式参差却暗合音律,形成“似断实连”的独特韵律美。诗中既展现盛唐文人纵酒狂歌的洒脱,又暗含对现实境遇的微妙讽喻——如李适之“避贤”双关语,折射出官场倾轧的阴影。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杜甫将历史人物的传说与鲜活个性完美融合,既保留“玉树临风”“长鲸吸百川”等夸张的浪漫色彩,又以“醉中逃禅”“高谈惊筵”等细节刻画真实人性,最终在酒香氤氲中勾勒出盛唐气象的精神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见开元太平人物之盛。

宋何汶《竹庄诗话》

# 子美《八仙歌》押两“船”字,在歌行则可,他不可为法。

宋周知和《松江诗话》

# (诗分)八篇,近之。吾意复如题画,人自一二语,集之成歌。不伦不理,各极其醉题,古无此体,无此妙。

刘会孟《唐诗广选》

# 《柏梁诗》,人各说一句;《八仙歌》,人各记一章。特变其体耳,重韵何害!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蔡元度谓此歌分篇人人各异,虽重押韵无害。予谓此是老杜创体,参差历落,不衫不履,各极其致,彼以重韵病之,浅矣。

明李沂《唐诗援》

# 少陵《哀江头》、《哀王孙》作法最古,然琢削靡砻,力尽此矣。《饮中八仙》,格力趄拔,庶足当之。

明谢榛《四溟诗话》

# 其他若崔之貌、苏之禅、李之诗、张旭之草圣、焦遂之高谈,皆任其性直,逞其才俊,托于酒以自见者。藉令八人而当圣世,未必不为元恺之伦,今皆流落不偶。知章则以辅太子而见疏,适之则以忤权相而被斥,青莲则以触力士而放弃,其五人亦皆厌世之浊而托于酒,故子美咏之,有废中权之义云。

《唐诗解》

# 子美《饮中八仙歌》中多一韵二用,有至三用者,读之了不自觉。少时熟记,亦不见其错综之妙。或谓“此歌无首无尾,当作八章。”然体虽八章,文气只似一篇,此亦歌行之变,但语未入元和耳。至“焦遂”二句,如《同谷》第七歌,声气俱尽。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此创格,前无所因,后人不能学。描写八公都带仙气,而或二句、三句、四句,如云在晴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八人中惟太白有谪仙之号,馀七人皆未尝仙也,然因其自号“酒中八仙”,少陵遂从而仙之。至今读其诗,不但飘飘有仙气,亦且拂拂有酒气。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

# 此诗有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三“前”字。乃自为八章,非故作重韵也。此系创格,古未见其体,后人亦不能学。

清吴震方《放胆诗》

# 作古诗必有解数。兹将八人截然分开,竟作八解,一解中或二语,或三语,或四语,参差不恒,诗中传记手,亦乐府之支流也。又:知章起,焦遂终,汝阳称封,李适之称爵,皆不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一路如连山断岭,似接不接,似闪不闪,极行文之乐事。用《史记》合传例为歌行,须有大力为根。至于错综剪裁,又乘一时笔势兴会得之,此有法而无法者也。此等诗以笔健为贵、清则劲而上腾,若加重色雕刻,便累坠不能高举矣。

《茧斋诗谈》

# 无首无尾,章法突兀妙是,叙述不涉议论,而八人身分自见,风雅中司马太史也。

清李因笃《唐宋诗醇》

# 前不用起,后不用收,中间参差历落,似八章,乃似一章,格法古未曾有。每人各赠几语,故有重韵而不妨碍。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格亦从季札观乐、羊欣论书,及诗之《柏梁台》体化出。其写各人醉趣,语亦不浪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四句独详。八人以此人为主也(“李白一斗”句下)。独以一不醉客作结(“焦遂五斗”句下)。李子德云:似颂似赞,只一、二语可得其人生平。

清杨伦《杜诗镜铨》

# 一篇凡八章,是传神写照语,得趣欲飞。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蒋一梅

# 创格既高,描神复妙。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陆时雍

# 翠盘之舞,龙律之跃,鹅笼之书生,取盒之红线,合而为八仙之歌。开天落地异品。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珽

# 无首无尾,章法突兀,然非杜之至者。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下一篇: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