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zhì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ruò
wéi
nán
guó
chūn
hái
zhì
zhēng
xiàng
dōng
lóu
yòu
cháng
bái
piàn
luò
méi
jiàn
shuǐ
huáng
shāo
xīn
liǔ
chū
chéng
qiáng
xián
niān
jiāo
shī
yǒng
mèn
téng
zhī
yǐn
jiǔ
cháng
shì
jiàn
shēn
jiàn
lǎo
cóng
jīn
shǐ
fēng
guāng

译文

当南国大地再次迎来春天的时候,(我看到)太阳争相照向东楼,白昼也渐渐变长了。白色的梅花花瓣飘落,漂浮在山涧的水面上,嫩黄色树梢的新柳探出了城墙(之外)。闲来无事,随手拈起芭蕉叶,在上面题写诗句来吟咏,烦闷的时候就拿起藤枝(当作酒勺之类)舀酒来品尝。快乐的事情渐渐变少,而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老,从现在开始,我打算不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

逐句剖析

"若为南国春还至":当南国大地再次迎来春天的时候,

"争向东楼日又长":(我看到)太阳争相照向东楼,白昼也渐渐变长了。

"白片落梅浮涧水":白色的梅花花瓣飘落,漂浮在山涧的水面上,

"黄梢新柳出城墙":嫩黄色树梢的新柳探出了城墙(之外)。

"闲拈蕉叶题诗咏":闲来无事,随手拈起芭蕉叶,在上面题写诗句来吟咏,

"闷取藤枝引酒尝":烦闷的时候就拿起藤枝(当作酒勺之类)舀酒来品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快乐的事情渐渐变少,而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老,

"从今始拟负风光":从现在开始,我打算不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此诗描绘春日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疑问起笔,展现人们对春日到来的欣喜。颔联通过“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运用借景抒情与动静结合手法,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颈联“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以细节描写展现诗人心境。尾联“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直抒胸臆,感慨时光流逝,表达要珍惜当下的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平实,于自然描写中蕴含人生哲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又富有韵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等春日景色,借飘落的梅花、新生的柳树等意象,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对比:诗中的“乐事渐无身渐老”将过去的乐事与如今的衰老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变迁、人生变化的感慨,以乐衬哀,更显悲哀。“白片落梅”与“黄梢新柳”也形成了颜色和状态上的对比,白色的落梅代表着消逝,黄色的新柳代表着新生,对比鲜明地展现了春天万物新陈代谢的景象。细节描写:“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中,“拈”“取”等动词,细致地刻画了诗人在春日里的行为动作,是典型的细节描写。“闲拈蕉叶”“闷取藤枝”将诗人的闲适与烦闷的状态通过具体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动静结合:“白片落梅浮涧水”中,落梅漂浮在涧水上是动态描写,而“黄梢新柳出城墙”中,新柳静止地从城墙边长出是静态描写。动静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设问:“若为南国春还至”以设问的方式开头,引发读者对春天到来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与感慨,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引出后文对春天景色和自身感受的描写。

2. 分段赏析

首联“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诗人以疑问语气开篇,“若为”二字流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与感慨,仿佛在追问春天是如何再次回到南国的。“争向东楼日又长”描绘了人们纷纷来到东楼,享受春日越来越长的阳光,一个“争”字,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期盼,大家都不愿错过这美好的春光,展现出春天到来时人们那种欣喜和迫不及待拥抱春天的心情,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既欣喜又略带思索的基调。颔联“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这联是工整而优美的写景句。上句“白片落梅浮涧水”,细致地描绘了白色的梅花花瓣如雪般飘落,轻盈地浮在山涧的溪水上,随波逐流,营造出一种静谧、优美且略带凄美之感,让人在欣赏落花之美的同时,也不禁生出时光易逝的淡淡惆怅。下句“黄梢新柳出城墙”,一个“出”字将新柳写活了,嫩黄的柳梢从城墙边探出头来,仿佛在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生动地展现了新柳的生机与活力,宣告着春天的到来,与落梅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春天的独特景致,一“浮”一“出”,尽显春日的清新与灵动。颈联“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此联由写景转向写人,刻画了诗人在春日里的活动与心境。“闲拈蕉叶题诗咏”,“闲”字体现出诗人的悠然闲适,在美好的春光中,诗人闲来无事,随手拈起一片芭蕉叶,在上面题诗咏怀,尽显文人的雅趣和浪漫情怀。“闷取藤枝引酒尝”中的“闷”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烦闷,或许是感慨人生的不如意,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于是他取下藤枝当作酒具,饮酒消愁,在诗与酒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两句通过“闲”与“闷”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尾联“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乐事渐无身渐老”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快乐之事渐渐减少,身体也逐渐衰老,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悲哀。“从今始拟负风光”则笔锋一转,诗人意识到不能再辜负这美好的风光,要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寸光阴,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无奈时,依然能够积极地调整心态,珍惜当下,拥抱生活的乐观态度,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食饱》

下一篇:唐·白居易《九江北岸遇风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