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màn
xīng
jiǔ
shǒu
·
·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èr
yuè
sān
yuè
lái
jiàn
lǎo
féng
chūn
néng
huí
shēn
wài
qióng
shì
qiě
jìn
shēng
qián
yǒu
xiàn
bēi

译文

二月已过,三月来临,人渐渐老了,像这样的春天还能遇到几回。不要忧思身外无数烦恼之事,且把眼前的杯中美酒饮尽。

逐句剖析

"二月已破三月来":二月已过,三月来临,

# 破:突破。

"渐老逢春能几回":人渐渐老了,像这样的春天还能遇到几回。

# 逢春:遇到春天。

"莫思身外无穷事":不要忧思身外无数烦恼之事,

# 思:想,忧思。,莫:不要。

"且尽生前有限杯":且把眼前的杯中美酒饮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手,是其组诗里的经典之作。此诗巧妙运用反衬手法,将情感与景色置于对立又统一的情境之中。诗中描绘的春日更迭景象,本应洋溢着生机,却与诗人感慨渐老的落寞心境形成鲜明反差。这种反差并非简单的对比,而是在强烈碰撞中,使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得以层层深化,进而极大地强化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时光流逝面前的无奈与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绝句漫兴九首》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夏之交,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彼时,杜甫已选定成都草堂作为暂居之所,而我们探讨的这首诗,正是这组绝句中的第四首。在此期间,杜甫历经世事变迁,于草堂的生活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也让这组绝句蕴含了独特的情感与时代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二月已破三月来”的自然景象,引出自己“渐老逢春能几回”的感慨,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融入到对季节更替的描写之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时光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无奈,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直抒胸臆:“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诗人劝自己不要去思考身外那些无穷无尽的事情,不如暂且把眼前的有限时光用于饮酒作乐,直接抒发了一种想要摆脱烦恼、自我宽慰的心理,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和时光流逝时的无奈与豁达。反衬:乐景衬哀情,全诗以乐景写哀情,用春天美好的景色来反衬诗人内心的烦恼忧愁。诗中描绘了二月已过三月到来的春日景象,本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但诗人却因渐老逢春而心生感慨,乐景与诗人的哀情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诗人的无奈与惆怅,正如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所说的“乐景写哀”,使得哀感更加深沉。

2. 分段赏析

首句以直白质朴的语言,简单却有力地陈述了时间的推移。“二月已破”表明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直白地交代三月到来这一事实。看似只是客观地描述自然时序的更迭,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紧承首句,诗人将笔触转向自身。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逐渐老去,在这渐老的人生旅程中,能够亲身经历春天的机会还能有几次呢?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命有限、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悲哀。在前两句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基础上,诗人在后两句笔锋一转,表达出一种看似豁达的生活态度。他劝自己不要再去思虑身外那些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事,不如暂且尽情地饮尽眼前这有限的美酒。从“莫思”和“且尽”这两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在努力摆脱外界纷扰,试图从饮酒作乐中寻找内心的慰藉。然而,这种豁达背后,实则隐藏着深深的无奈。诗人并非真的能放下一切,只是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选择了一种消极避世、自我麻醉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矛盾复杂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染力,也让读者看到了诗人在困境中挣扎、寻求解脱的真实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令,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爱,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七言绝句,至龙标、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别凋。然宋、元以还,每以连篇作意,别见新裁。王、李遗音,已成《广陵散》;渊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声韵比杜谐贴耳。明空同、大复,多效此种。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卢德水所谓“巧于用拙,长于用短”者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下一篇:唐·薛涛《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