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tíng
wà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píng
gāo
wàng
yuǎn
yōu
zāi
wǎn
shàng
jiāng
tíng
wèi
huí
shí
hóng
làng
fèi
yuè
chū
shēng
chù
bái
yān
kāi
zhī
xuě
ruǐ
jiāng
chūn
mǎn
niè
shuāng
máo
sòng
lǎo
lái
zhēng
gǎn
sān
nián
zuò
guī
xīn
zhī
jiǎ
shēng
cái

译文

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顿时散去,豁然开朗。雪花离开了树枝,春天将要到来,而垂饰上满满的白发却在讲我已经老去。只想问自己是否敢做争取三年之内回到京城的计划,却又知道自己不如贾谊那么有才华。

逐句剖析

"凭高望远思悠哉":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

# 思悠哉:指思绪漫无目的。

"晚上江亭夜未回":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日欲没时红浪沸":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

# 红浪沸:指晚霞如红浪沸腾。,没时:指落下的时候,消失的时候。

"月初生处白烟开":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顿时散去,豁然开朗。

# 白烟:指烟雾。,月初生处:指月亮初上。

"辞枝雪蕊将春去":雪花离开了树枝,春天将要到来,

# 雪蕊:指雪花。,辞枝:指离开树枝。

"满镊霜毛送老来":而垂饰上满满的白发却在讲我已经老去。

# 霜毛:指白发。,镊:指古代簪端的垂饰。

"争敢三年作归计":只想问自己是否敢做争取三年之内回到京城的计划,

# 争敢:指是否敢做,敢不敢干。

"心知不及贾生才":却又知道自己不如贾谊那么有才华。

#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亭夕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联描绘江亭夕望时日没月初的壮丽江景,后两联通过“雪蕊辞枝”“霜毛送老”的隐喻,抒写时光流逝与政治失意的双重悲慨,结尾以贾谊自况,流露对重回朝堂的渴望与自知难遂的无奈。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时光和自身境遇的感怀,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关注生活、情感深沉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亭夕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的一首七言律诗。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经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官至左拾遗,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他经长江水路至江州(今江西九江),登临江亭时见暮色苍茫,联想到自身忠而被贬的境遇,遂以贾谊自喻,写下这首融合壮景与悲情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亭夕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诗人在江亭傍晚时分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为题材。前两联写诗人登高望远,思绪悠长,夜晚在江亭流连忘返,日将落时江面红浪翻涌,月初升处白烟散开的壮观景色。后两联写借“雪蕊辞枝”“霜毛送老”的时序更替,抒写诗人年华老去与贬谪孤寂,并以贾谊典故自嘲,流露对仕途困顿的无奈。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将自己与贾谊对比。贾谊年少有才,而诗人自觉不如,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愁,强化了情感的表达,突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象征:“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雪蕊辞枝象征春天的离去,白发满镊象征衰老的到来。用具体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时光流逝和生命变化,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江亭夕望》首联“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开篇点题,诗人登上高处,极目远眺,思绪悠长。“悠哉”一词体现出思绪的绵长,而“晚上江亭夜未回”则表明诗人沉浸在这江亭的景色与思绪中,流连忘返,为全诗奠定了感怀的基调。颔联“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描绘了一幅绚丽的江景图。太阳即将落山,江面上红浪如沸水般翻腾,明月初升,周围白烟散开。画面色彩鲜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观与神奇,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欣赏之情。颈联“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由景及人。白色的花朵从枝头飘落,象征着春天即将离去;而诗人自己满镊子的白发,暗示着衰老的到来。这两句通过雪蕊和白发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尾联“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诗人将自己与贾谊相比。贾谊年少成名,才华横溢,而诗人觉得自己不如贾谊,因此不敢轻易计划归期。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自身境遇的忧愁,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七律《江亭夕望》作于江州。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望去,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顿时散去,豁然开朗。前句西望落晖,后句东望月出,两处景色一齐出现,极为贴切、壮观,景象优美,引人入胜。

现代李济洲《全唐诗佳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仝《扬子津》

下一篇:唐·韩偓《梅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