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á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píng
shēng
jiāng
hǎi
xīn
宿
piān
zhōu
wéi
qīng
shàng
bàng
chái
mén
yóu
cāng
huáng
luàn
bīng
miǎn
miǎo
huái
怀
jiù
qiū
lín
rén
fēi
zhú
xiū
xiū
chuán
xián
chóng
kòu
mái
jīng
qiū
yǎng
kàn
西
fēi
xià
kuì
dōng
shì
liú
zhě
huò
jué
xīn
zhě
qiú
suǒ
bēi
shù
bēn
cuàn
bái
nán
jiǔ
liú

译文

我平生就有遨游江海的志向,往昔就备好了一只小船。哪里会只满足于在青溪之上,每日在柴门附近游览呢。在匆忙急迫中躲避战乱的军队,遥远地怀念着故乡的山丘。邻居们也不再是从前的那些人,只有野外的竹子依然修长挺立 。再也不会重新轻扣船舷(游览),它被埋没已经过了一个秋天。抬头看见向西飞去的鸟儿,低头对向东流逝的江水感到惭愧。旧的事物或许还能挖掘出来,新的事物也容易求取。让人悲伤的是多次为躲避战乱而奔逃,难以在这简陋的房屋长久居住下去。

逐句剖析

"平生江海心":我平生就有遨游江海的志向,

"宿昔具扁舟":往昔就备好了一只小船。

"岂惟青溪上":哪里会只满足于在青溪之上,

"日傍柴门游":每日在柴门附近游览呢。

"苍皇避乱兵":在匆忙急迫中躲避战乱的军队,

"缅邈怀旧丘":遥远地怀念着故乡的山丘。

# 旧丘:故乡。,缅邈:遥远。

"邻人亦已非":邻居们也不再是从前的那些人,

"野竹独修修":只有野外的竹子依然修长挺立 。

"船舷不重扣":再也不会重新轻扣船舷(游览),

# 舷:船边。

"埋没已经秋":它被埋没已经过了一个秋天。

"仰看西飞翼":抬头看见向西飞去的鸟儿,

"下愧东逝流":低头对向东流逝的江水感到惭愧。

"故者或可掘":旧的事物或许还能挖掘出来,

"新者亦易求":新的事物也容易求取。

"所悲数奔窜":让人悲伤的是多次为躲避战乱而奔逃,

"白屋难久留":难以在这简陋的房屋长久居住下去。

# 白屋:贫者所居茅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破船》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创作于广德二年他归返成都之后。彼时,战乱未息,杜甫生活颠沛。诗中,他以“破船”为切入点,由扁舟的残破,引出对世事的感慨。曾经的生活与如今形成鲜明对比,世乱境迁,邻里不再,自己为避战乱四处奔走,居无定所。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却饱含着深沉的沉痛之情,既倾诉了他在动荡时局下的艰难处境,也流露出对往昔安宁的追念,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破船》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题材诗。它介绍了一艘残破扁舟的状况,描绘出在动荡世道中,诗人四处奔走避乱、居无定所的艰难生活,展现了世乱人非的社会现实,给人一种悲凉、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在历经沧桑后的沉痛与感慨,对自身命运漂泊的哀伤以及对动荡时局的忧思。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平生江海心,宿昔具扁舟。”以“破船”为核心意象,船曾承载着诗人“江海心”的理想,如今被埋没,借破船的遭遇抒发自己因战乱漂泊、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哀愁。对比:“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将往昔在青溪旁悠游的生活与如今因战乱仓皇避乱的处境对比,突出生活的巨大变化,强化了内心的悲愁;“邻人亦已非”与“野竹独修修”对比,邻人的变化和野竹依旧形成反差,更显世事无常、物是人非。触景生情:“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看到西飞的鸟儿和东逝的流水,触景生情,由鸟儿的自由飞翔和流水的不停流逝,联想到自身的漂泊与时光的飞逝,增添了惆怅之感。

3. 分段赏析

“平生江海心,宿昔具扁舟。岂惟青溪上,日傍柴门游。”诗人开篇表明自己向来有遨游江海的志向,且早就备好了小船,并不只满足于在青溪上,每日靠着柴门游览。这几句勾勒出诗人曾经悠然的生活志趣,也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仓皇避乱兵,缅邈怀旧丘。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船舷不重扣,埋没已经秋。”因战乱而匆忙躲避,诗人开始怀念遥远的故乡。回到旧地,邻居已不再是往昔之人,只有野竹依旧修长挺立。曾经常敲击的船舷,也不再触碰,已被埋没了很久。这部分写出了战乱带来的沧桑变化,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寂寥氛围。“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故者或可掘,新者亦易求。所悲数奔窜,白屋难久留。”抬头看鸟儿向西飞去,低头为东逝的流水而惭愧,时光匆匆,旧物或许还能挖掘出来,新事物也容易求取。但最让诗人悲伤的是多次为躲避战乱而奔逃,难以在简陋的房屋长久安居。这几句直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颠沛流离生活的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