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孟城口":新住到孟城口,
# 新家:新住到。
"古木余衰柳":可叹只见衰柳而不见昔日种柳之人。
"来者复为谁":以后来到这里居住而追念现在的又是何人呢?
# 复:又。,来者:后来的人。
"空悲昔人有":我们不必徒然地悲叹这里昔日的主人。
# 昔人:过去的人。,空:徒然地。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情题材诗。描绘了诗人初至孟城坳所见古木衰柳的衰败景象,营造出一种古朴而沧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体现出诗人面对新旧交替、兴衰变化时内心复杂的思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古木余衰柳”的衰败之景,借孟城坳眼前的荒凉之景,抒发内心对世事变迁、繁华不再的感慨与惆怅之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对比:“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将过去宋之问别墅的盛景与当下自己所见的衰败景象进行对比,突出岁月流逝、兴衰无常,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以曾经的生机与如今的衰颓形成鲜明反差,以乐景衬哀情,更添悲凉之感。以小见大:“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从孟城坳这一小处居所的古今变化,引发对世间万物变迁的思考,以局部见整体,以个别反映一般,展现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虚实结合:“古木余衰柳”是眼前所见的实景,描绘出孟城坳当下的衰败现状;“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则是由实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属于虚写,通过想象未来居住之人以及对过去主人的追思,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主题。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一二句,“新家孟城口”,王维以简洁叙事,表明自己新近迁居至孟城口。通常而言,新居往往意味着崭新气象与美好憧憬。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古木余衰柳”,眼前之景并非预期的焕然一新,映入眼帘的唯有稀疏古木与枯萎残柳,一片衰败之象尽显无遗。一个“古”字,宛如岁月的印记,道尽此地历史遗迹之久远;“余”字则似一声轻叹,暗含着往昔繁华与如今落寞的兴衰变迁;而“衰”字,不仅生动勾勒出柳树萎靡不振、生机殆尽的形态,更将衰败凋零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遥想当年宋氏别墅的辉煌盛况,再观当下的破败模样,强烈的反差,已然为全诗奠定了悲愁落寞的情感基调。顺延至三四句,置身于如此环境,本应有的乔迁之喜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诗人深入的思索。“来者复为谁”,此句蕴含着对时间与人事更迭的探寻,往昔有人于此居住,如今自己身处此地,可终有一日也会离去,不禁让人思忖,未来再来此处的会是何人呢?“空悲昔人有”,诗人进一步感悟到,新旧交替乃世间常理,此刻的自己于后人而言亦不过是往昔之人,如此看来,似乎无需为前人的兴衰而徒增伤感。初读这两句诗,像是诗人在自我宽慰:自己在此安家不过是短暂停留,未来居住者未知何人,即便眼前景象凄凉,也无需为此哀伤。但细细品味,这其中实则蕴含着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目睹当下衰败之景,不难想见此地往昔必定充满生机活力。如今的古木,昔日或许正蓬勃生长;此刻的衰柳,曾经想必也是欣欣向荣之态。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诗里,写景之笔仅“古木余衰柳”一句,却精妙绝伦。诗人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片疏落古木与枯萎柳树的景象,孟城口的衰败零落便跃然纸上。其中一个“余”字,宛如一把钥匙,巧妙地开启了情感与想象的大门,蕴含着无尽感慨。它能让读者由眼前的衰败之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往昔的繁盛——那时,想必是古树高耸入云,杨柳柔枝依依,相互掩映着精致典雅的山间别墅,一片生机勃勃、繁华热闹之态。仅这一句景语,便生动传神地传达出诸多意涵,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巧深邃,笔墨运用之精简而富有曲折变化,以极少的文字,展现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情感。
# “复欲”二语,如此俯仰旷达不可得。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物化忘尽,成壮烈极语。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
# 倒折,简而深。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非为昔人悲,悲后人谁居此耳。总达者之言。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吴逸一云:寄慨来者感兴自深。流利清婉。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周珽曰:见得到,说得出。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四句中无限曲折,含蓄不尽。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
# 淡荡人作淡荡语,所以入妙。格调俊整,下二句一倒转,便不成语矣。所以诗贵调度得法。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孟城新宅,仅馀古柳,昔年居此者,重重陈迹,荡焉无存。今虽暂为己有,而人事变迁,片壤终归来者。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摩诘诚能作达矣。
清俞陛雪《诗境浅说续编》
# 言后我来者不知何人,又何必悲昔人之所有也,达人每作是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刘拜山云:新字、古字是全篇之脊,故下半转接不嫌突兀。
现代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
上一篇:唐·白居易《感秋寄远》
下一篇:唐·李白《冬日归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