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眼日将暗":双眼日渐昏花,
"四肢渐衰瘦":四肢逐渐消瘦。
"束带剩昔围":旧时腰带空余宽松,
"穿衣妨宽袖":穿衣嫌那宽袖。
"流年似江水":岁月如长江流水,
"奔注无昏昼":昼夜奔涌不休。
"志气与形骸":雄心与这副躯壳,
"安得长依旧":怎能长久如旧。
"亦曾登玉陛":我曾踏皇宫玉阶,
"举措多纰缪":行事多出差错。
"至今金阙籍":至今朝廷名册里,
"名姓独遗漏":唯独漏了我名头。
"亦曾烧大药":我也曾炼丹求仙,
"消息乖火候":火候总难掌控。
"至今残丹砂":至今炉中残丹砂,
"烧干不成就":烧干也未成就。
"行藏事两失":出仕隐退两皆失,
"忧恼心交斗":忧烦撕扯心头。
"化作憔悴翁":终成憔悴老翁身,
"抛身在荒陋":沦落荒僻边陲。
"坐看老病逼":眼看老病相逼迫,
"须得医王救":需得医王来拯救。
"唯有不二门":唯有不二法门中,
"其间无夭寿":无生无死无寿夭。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比喻:“流年似江水,奔注无昏昼”,将流年比作江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返,表达出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直抒胸臆:“忧恼心交斗”“须得医王救”等句,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恼以及对摆脱困境的渴望,使情感表达更为强烈直接。
2. 分段赏析
《不二门》前八句以身体衰老开篇,“两眼昏”“四肢瘦”“束带剩围”等细节白描,刻画出暮年体态;“流年似江水”陡然转入对时间暴烈流逝的惊觉,质问肉体与志气何以永恒,奠定全诗苍凉基调。中十二句连用“亦曾”领起两组人生回溯,一写仕途(“登玉陛”却“举措纰缪”),暗喻政治理想破灭;二写炼丹(“烧大药”却“残丹不就”),讽刺求仙虚妄。“行藏两失”总结双重失败,以“忧恼交斗”具象化精神困境,情感达至高潮。末四句“坐看老病逼”承前启后,将肉身的绝境转向宗教求解脱;“医王救”指代佛法,“不二门”直指禅宗无分别境界,最终以“无夭寿”消解生死焦虑,完成从沉沦到顿悟的结构闭环。
上一篇: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下一篇:唐·马戴《山行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