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ū
chén
cū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ōu
fēng
xiàn
yǒu
cūn
yuē
zhū
chén
xiàn
bǎi
sāng
qīng
fēn
yūn
suō
shēng
zhá
zhá
niú
zǒu
yún
yún
jiàn
zhōng
shuǐ
nán
cǎi
shān
shàng
xīn
xiàn
yuǎn
guān
shì
shǎo
shān
shēn
rén
chún
yǒu
cái
xíng
shāng
yǒu
dīng
jūn
jiā
jiā
shǒu
cūn
tóu
bái
chū
mén
shēng
wéi
cūn
zhī
mín
wéi
cūn
zhī
chén
tián
zhōng
lǎo
yòu
xiāng
jiàn
xīn
xīn
cūn
wéi
liǎng
xìng
shì
shì
wéi
hūn
yīn
qīn
shū
yǒu
shào
zhǎng
yóu
yǒu
qún
huáng
bái
jiǔ
huān
huì
xún
shēng
zhě
yuǎn
bié
jià
xiān
jìn
lín
zhě
yuǎn
zàng
fén
duō
rào
cūn
ān
shēng
xíng
shén
suǒ
duō
shòu
寿
kǎo
wǎng
wǎng
jiàn
xuán
sūn
shēng
xiāng
shào
xiǎo
qiě
pín
xué
biàn
shì
fēi
zhǐ
xīn
qín
shì
guì
míng
jiào
shì
rén
zhòng
guān
hūn
zhì
xìn
wéi
miù
rén
shí
suì
jiě
shū
shí
néng
zhǔ
wén
èr
shí
xiù
cái
sān
shí
wéi
jiàn
chén
xià
yǒu
lěi
shàng
yǒu
jūn
qīn
ēn
chéng
jiā
shì
guó
wàng
xiào
shēn
zuó
yóu
chū
dài
jīn
shí
chūn
zhōu
sān
shì
chǔ
léi
jīng
qín
zhòu
xíng
yǒu
qǐn
ān
hún
dōng
西
zàn
zhù
lái
wǎng
ruò
yún
luàn
shī
xiāng
ròu
duō
sàn
fēn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yǒu
píng
shēng
qīn
píng
shēng
zhōng
bié
shì
zhě
nián
wén
zhāo
yōu
zhì
zuò
chén
bēi
huǒ
shāo
xīn
chóu
shuāng
qīn
bìn
gēn
shēng
cháng
xiàn
cūn
zhōng
mín

译文

在徐州的古丰县,有一个村庄名叫朱陈。距离县城有一百多里,桑树和麻类植物生长茂盛,一片青葱氤氲。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响,牛和驴在村中往来不绝。女子从山涧中汲取泉水,男子到山上砍伐柴薪。远离县城所以官府事务稀少,地处深山因而民风淳朴。即便有财力也不外出经商,家中有男丁也不前往从军。家家户户都坚守着乡村的产业,直到头发花白也不离开家乡。活着时是村里的一员,死后化作村里的尘土。田间的老人和孩童,相遇时彼此都满是喜悦之情。全村只有两户大姓,世世代代相互通婚。无论亲疏都按家族聚居,无论老少都结伴游玩。用黄鸡和白酒待客,欢乐的聚会每隔十天就有一次。活着的人不远离家乡,嫁娶优先选择邻近人家。去世的人就近安葬,坟墓大多环绕在村庄周围。既安于生前死后的归宿,身体和精神都不感到劳苦。因此村里多有长寿之人,常常能见到玄孙绕膝。我生长在崇尚礼义的地方,从小孤苦又贫穷。白白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到头来只给自己带来辛劳。世俗礼法看重名教纲常,士人重视加冠和婚姻大事。因此把自己束缚在礼教中,实在是大错特错的人。十岁懂得读书,十五岁能撰写文章。二十岁考中秀才,三十岁成为谏议之臣。下有妻子儿女的牵累,上有君主双亲的恩情。承担家庭责任和为国效力,都指望我这个不成器的人。回忆当初外出游历,至今已有十五年光阴。乘孤舟三次前往楚地,骑瘦马四次经过秦地。白天赶路面带饥容,夜晚睡觉不得安宁。东西奔波无处长久停留,往来漂泊如同浮云一般。战乱中失去故乡,亲人骨肉大多离散分居。江南和江北各地,都有我一生的亲人。一生终日与亲人离别,去世的消息要隔年才能听闻。早晨忧愁躺到傍晚,夜晚哭泣坐到清晨。悲痛如火烧灼内心,忧愁似霜侵染鬓角。一生劳苦如此,长久羡慕村里的百姓。

逐句剖析

"徐州古丰县":在徐州的古丰县,

"有村曰朱陈":有一个村庄名叫朱陈。

"去县百余里":距离县城有一百多里,

"桑麻青氛氲":桑树和麻类植物生长茂盛,一片青葱氤氲。

# 氛氲:盛貌。

"机梭声札札":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响,

"牛驴走纭纭":牛和驴在村中往来不绝。

# 纭纭:纷多貌。

"女汲涧中水":女子从山涧中汲取泉水,

"男采山上薪":男子到山上砍伐柴薪。

"县远官事少":远离县城所以官府事务稀少,

"山深人俗淳":地处深山因而民风淳朴。

"有财不行商":即便有财力也不外出经商,

"有丁不入军":家中有男丁也不前往从军。

"家家守村业":家家户户都坚守着乡村的产业,

"头白不出门":直到头发花白也不离开家乡。

"生为村之民":活着时是村里的一员,

# 村之:一作陈村。

"死为村之尘":死后化作村里的尘土。

# 村之:一作陈村。

"田中老与幼":田间的老人和孩童,

"相见何欣欣":相遇时彼此都满是喜悦之情。

"一村唯两姓":全村只有两户大姓,

"世世为婚姻":世世代代相互通婚。

"亲疏居有族":无论亲疏都按家族聚居,

"少长游有群":无论老少都结伴游玩。

"黄鸡与白酒":用黄鸡和白酒待客,

"欢会不隔旬":欢乐的聚会每隔十天就有一次。

"生者不远别":活着的人不远离家乡,

"嫁娶先近邻":嫁娶优先选择邻近人家。

"死者不远葬":去世的人就近安葬,

"坟墓多绕村":坟墓大多环绕在村庄周围。

"既安生与死":既安于生前死后的归宿,

"不苦形与神":身体和精神都不感到劳苦。

"所以多寿考":因此村里多有长寿之人,

# 寿考:犹言高寿。

"往往见玄孙":常常能见到玄孙绕膝。

"我生礼义乡":我生长在崇尚礼义的地方,

"少小孤且贫":从小孤苦又贫穷。

"徒学辨是非":白白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只自取辛勤":到头来只给自己带来辛劳。

"世法贵名教":世俗礼法看重名教纲常,

# 名教: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等的总称。

"士人重冠婚":士人重视加冠和婚姻大事。

# 冠婚:指冠礼与婚礼。

"以此自桎梏":因此把自己束缚在礼教中,

# 桎梏:脚镣手铐。

"信为大谬人":实在是大错特错的人。

"十岁解读书":十岁懂得读书,

"十五能属文":十五岁能撰写文章。

"二十举秀才":二十岁考中秀才,

"三十为谏臣":三十岁成为谏议之臣。

# 为谏臣:指元和三年(808)四月除左拾遗,时年三十七岁。

"下有妻子累":下有妻子儿女的牵累,

"上有君亲恩":上有君主双亲的恩情。

"承家与事国":承担家庭责任和为国效力,

"望此不肖身":都指望我这个不成器的人。

# 不肖:不贤。

"忆昨旅游初":回忆当初外出游历,

"迨今十五春":至今已有十五年光阴。

"孤舟三适楚":乘孤舟三次前往楚地,

"羸马四经秦":骑瘦马四次经过秦地。

"昼行有饥色":白天赶路面带饥容,

"夜寝无安魂":夜晚睡觉不得安宁。

"东西不暂住":东西奔波无处长久停留,

"来往若浮云":往来漂泊如同浮云一般。

"离乱失故乡":战乱中失去故乡,

"骨肉多散分":亲人骨肉大多离散分居。

"江南与江北":江南和江北各地,

"各有平生亲":都有我一生的亲人。

"平生终日别":一生终日与亲人离别,

"逝者隔年闻":去世的消息要隔年才能听闻。

"朝忧卧至暮":早晨忧愁躺到傍晚,

"夕哭坐达晨":夜晚哭泣坐到清晨。

"悲火烧心曲":悲痛如火烧灼内心,

"愁霜侵鬓根":忧愁似霜侵染鬓角。

"一生苦如此":一生劳苦如此,

"长羡村中民":长久羡慕村里的百姓。

# 村中:一作陈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朱陈村》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朱陈村村民的平和生活,远离县城的喧嚣,展现了乡村景象如桑麻和劳作声,以及淳朴民风、世代婚姻等画面,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后半部分自述作者求学仕途的坎坷经历,漂泊奔波之苦,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生动的描写手法和朴素语言,诗歌表达了羡慕村中生活、苦闷自身命运的深情感受,结构完整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三年(808),尚不满四十岁的白居易,已饱尝人生悲苦,在命运的波澜中苦苦寻觅心灵的栖居之所。彼时,当他踏入今江苏省丰县境内的朱陈村,眼前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景象,恰似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那一刻,内心的触动化作笔底波澜,挥就五言古诗《朱陈村》。此前默默无闻的朱陈村,也因诗中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与静谧生活被世人知晓,真正应了那句“朱陈本无名,诗成天下知”,自此成为文人墨客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其声名随着诗句的流传愈发响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前半段写了朱陈村里的人情味儿,热热闹闹的,特别朴实厚道;后半段想起自己这半辈子,东奔西跑的,过得又孤单又辛苦。通过​​对比朱陈村的安乐祥和​​与​​自身漂泊的孤苦艰辛​​,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因美好他者而触发的、难以抑制的身世之悲和孤独感伤​​。

2. 分段赏析

开头几句“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首先点出村庄的位置和自然环境。“桑麻青氛氲”描绘桑麻茂盛的景物,形成一幅青翠温馨的田园图景;“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通过“札札”、“纭纭”等叠词,写出牛驴奔跑的欢快景象;“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则刻画了男女分工劳动的朴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直白,表达出乡村生活的和谐安宁。这段写景与劳动场景,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再现乡村的恬静氛围,传达出淳朴自然的思想感情。紧接着的“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到“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描写村庄的社会状态。“县远官事少”突出偏僻少扰的生活,“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强调世代安居的人物特点,人物形象如老人坚守村业,体现稳定安宁;“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以生死相连的比喻,表达人物对乡土的情感归属。语言平实质朴,通过连续叙述,展现乡村不慕外物的淳朴主题,思想和手法上体现了诗人理想的世外桃源。随后“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到“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刻画村人的家族生活和风土人情。“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点明村庄的血缘结构,人物如老少相见的“欣欣”表情,显露出人情温暖;“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写家宴的欢聚场景,景物如黄鸡白酒,意象鲜明,象征日常喜悦;“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进一步写葬俗,表现生死相依的稳定生活;“多寿考,往往见玄孙”以实际事例点明长寿结果。诗歌的结尾部分,“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到“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转向诗人自述。“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写读书苦闷的人物经历;“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描绘舟马漂泊的劳累景象,如“羸马”显出疲惫形态;“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通过昼夜对比,写诗人奔波焦虑;“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写家族离散,人物形象凄惨;“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用“火烧”、“愁霜”的比喻,形象化情感,突显忧愁痛苦。最后“长羡村中民”点明主旨,语言以简洁有力的叙述,运用对比手法将乡村宁静与自身奔波对照,主题从写实转向个人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官路艰辛的深沉悲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朱陈村在徐州丰县东南一百里深山中,民俗淳质,一村惟朱、陈二姓,世为婚姻。白乐天有《朱陈村》诗三十四韵,其略云:“县远官事少,山深民俗淳。……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予每诵之,则尘襟为之一洒,恨不生长其地。后读坡翁《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则宋之朱陈已非唐时之旧。若以今视之,又不知其何如也?

明都穆《南濠诗话》

# 乐天五言古,语既率易,中复间用律句,是厥体中所短。如《贺雨》云“欢呼相告报,感泣涕在胸”,《朱陈村》云“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等句,皆律句也。学乐天者最宜慎之。

《诗源辨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尝茶》

下一篇:唐·白居易《开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