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有佳人":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
# 佳人:貌美的女子。,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幽居在空谷":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 空:一作山。,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自云良家子":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
"零落依草木":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 依草木:住在山林中。,零落:飘零沦落。
"关中昔丧乱":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乱:一作败。
"兄弟遭杀戮":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高何足论":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
#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不得收骨肉":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世情恶衰歇":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
"万事随转烛":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轻薄儿":丈夫是个轻薄子弟,
# 夫婿:丈夫。
"新人美如玉":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 美:一作已。,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尚知时":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
#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不独宿":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但见新人笑":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
"那闻旧人哭":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 旧人:佳人自称。
"在山泉水清":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
"出山泉水浊":出了山就浑浊了。
"侍婢卖珠回":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
#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补茅屋":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摘花不插发":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
# 发:一作髻,一作鬓。
"采柏动盈掬":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 掬:一作握。,动:往往。,采柏:采摘柏树叶。
"天寒翠袖薄":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
"日暮倚修竹":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主题方面,一是通过佳人的经历,展现了安史之乱背景下的社会动荡、世态炎凉;二是赞颂佳人虽身处困境,却能坚守高洁情操、贫贱不移的品质;三是借佳人的遭遇,寄寓了诗人自身身世之感,以及在乱世中坚守气节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佳人过去的“良家子”身份与如今的“零落依草木”对比,展现命运落差;用“新人美如玉”和“旧人”的悲惨处境对比,凸显世态炎凉;以“合昏”“鸳鸯”的特性反衬夫婿的薄情。细节描写:“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描绘佳人生活困窘却仍在坚持;“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通过动作和环境细节,刻画佳人孤高、哀怨又坚贞的形象。比兴: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起兴,引出佳人形象,又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象征佳人的高洁品质,也暗示自己坚守节操。
3. 分段赏析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诗人以第三人称描绘佳人,“绝代”凸显美貌,“幽居”“零落”展现其孤苦,暗示命运悲惨,也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从“关中昔丧乱”至“那闻旧人哭”。佳人以第一人称倾诉,先讲安史之乱中兄弟惨死,暗示家族衰败;再言丈夫喜新厌旧,“新人笑”与“旧人哭”对比,深刻揭露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饱含佳人的悲愤。“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到结尾。“在山”两句以泉水自喻,表明佳人坚守高洁;“侍婢”两句描述其生活清苦却不抱怨;“摘花”“采柏”等动作,结合“翠袖”“修竹”意象,刻画出佳人孤高绝世的形象,展现其高尚情操。
上一篇: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下一篇:唐·高适《除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