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sài
xià

朝代:唐作者:卢纶浏览量:2
chǎng
qióng
yán
qiāng
róng
láo
xuán
zuì
jīn
jiǎ
léi
dòng
shān
chuān

译文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逐句剖析

"野幕敞琼筵":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

# 琼筵:美宴。,敞:开,一本作“蔽”。,野幕:野外帐篷。

"羌戎贺劳旋":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 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醉和金甲舞":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

"雷鼓动山川":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 雷鼓:即“擂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五言绝句。诗人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展现了边防军队凯旋而归后,边地各族人民在野外共同庆贺胜利的盛大场景。诗中既有军民同欢的热闹画面,又刻画了将士们沉醉于胜利喜悦、激情起舞的昂扬姿态,生动呈现出胜利后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融洽氛围。整首诗洋溢着豪迈奔放的气势,歌颂了边地军民携手捍卫家国、共守安宁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精神,从独特视角展现出大唐盛世包容团结、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卢纶生活于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忧外患,边疆战事频繁。早年仕途不顺的卢纶,在朱泚之乱后得到咸宁王浑瑊赏识,被提拔为元帅府判官,自此开始边塞生涯。在军中,他亲身经历将士征战戍守的生活,目睹边塞壮丽雄浑的风光,更见证了军队凯旋的荣耀时刻。此诗正是卢纶基于自身随军经历,为歌颂将士们征战胜利、展现军民团结的热烈场景而创作,生动再现了当时边塞庆功的盛大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边塞军旅题材的五言绝句,借旷野设宴庆功、羌戎前来祝贺、将士带甲起舞、战鼓震动山川的景象,写出了军队凯旋的欢腾场景与民族和睦的融洽氛围,暗含对战争正义性的肯定及守边将士的豪情。

2. 分段赏析

“野幕敞琼筵”,首句以开阔的笔触展开场景,“野幕”点明设宴之地选在旷野,天幕为顶,四野为席,尽显豪迈旷达;“敞琼筵”描绘出盛大奢华的庆功宴席,在广袤天地间铺陈开来,既展现出将士们凯旋后的豪情,也为后文的欢庆埋下伏笔。“羌戎贺劳旋”,此句笔锋一转,写羌族、戎族前来祝贺军队胜利凯旋。“贺”“劳”二字,不仅体现出周边民族对胜利军队的敬重与友好,更以简洁的语言暗示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展现出战胜后民族间的团结与和谐,拓宽了诗歌的格局与内涵。“醉和金甲舞”,诗人将视角聚焦于欢庆的将士,“醉”字凸显出众人畅饮后的酣畅淋漓,“和”字生动描绘出将士们随性起舞的欢快姿态,甚至连作战时的铠甲都未卸下便投入舞蹈,既表现出胜利后的狂喜,也暗含着将士们随时准备保家卫国的警惕性与使命感。“雷鼓动山川”,尾句以夸张之笔收束全诗,如雷般轰鸣的战鼓声响彻山野,“动”字赋予山川以动态感,仿佛连山河都在为这场胜利而震颤。此句不仅将欢庆的热烈氛围推向高潮,更通过宏大的声威展现出军队的雄壮气势与胜利带来的震撼力量,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此诗用字精炼,意象雄浑。旷野设宴显豪迈,羌戎致贺彰正义;将士带甲而舞、鼓震山川,将胜利的狂喜与军威的雄壮尽情展现,画面鲜活,振奋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边氛既扫,乃宏开野幕,飨士策勋。醉余起舞,金甲犹擐,击鼓其镗,雷鸣山应。玉关生入,不须“醉卧沙场”矣。唐人善边塞诗者,推岑嘉州。卢之四诗,音词壮健,可与抗手。宜其在大历十子中,与韩翃、钱起齐名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八六子·洞房深》

下一篇:唐·梁锽《天长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