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zhàn
zhàn
quán
yōu
yōu
yún
shēn
xián
xīn
duì
dìng
shuǐ
qīng
jìng
liǎng
chén
shǒu
qīng
qióng
zhàng
tóu
dài
bái
guān
jīn
xìng
jìn
xià
shān
zhī
shì
shuí
rén

译文

西湖玉泉水湛清,漫游其间就像悠悠飘荡的浮云。以安闲的心情去看那无波无浪的泉水,我的心也象泉水那样洁白恬静,不染一尘。手拄青竹拐杖,头戴白色纶巾。边走边看,直到兴尽才下山,我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连自己也都忘却了。

逐句剖析

"湛湛玉泉色":西湖玉泉水湛清,

# 湛湛:水清的样子。

"悠悠浮云身":漫游其间就像悠悠飘荡的浮云。

"闲心对定水":以安闲的心情去看那无波无浪的泉水,

# 定:安定。

"清净两无尘":我的心也象泉水那样洁白恬静,不染一尘。

"手把青筇杖":手拄青竹拐杖,

# 筇杖:即筇竹杖。

"头戴白纶巾":头戴白色纶巾。

# 纶巾:古时用青丝带编的头巾。

"兴尽下山去":边走边看,直到兴尽才下山,

"知我是谁人":我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连自己也都忘却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玉泉寺》为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律诗。一作唐代齐己诗。诗人游寺时,见玉泉浮云,心生闲清喜悦。主题围绕游寺感悟,展现对清净超脱境界的追求。写作上,用白描勾勒形象,借象征传达心境。首联以玉泉浮云自比显超脱;颔联表内心清净;颈联现自在模样;尾联暗示抛却尘世束缚。此诗将景、人、情、佛趣融合,于简洁笔触中见诗人对精神境界的探寻与自在洒脱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玉泉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是其游历玉泉寺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诗人开篇描绘了玉泉寺的景色,清澈的玉泉水色泽晶莹,给人一种纯净、深邃的感觉。同时,以悠悠飘荡的浮云来形容自己的身世,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也有一种漂泊无定的意味,将自然景色与自身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此联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心境。“闲心”表明诗人内心的悠闲与宁静,“定水”指的是玉泉,诗人以悠闲的心情面对这清澈平静的泉水,觉得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环境都清净无比,没有丝毫的尘埃和杂念。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清净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物我交融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这一联具体描写了诗人的形象。诗人手持青竹杖,头戴白色纶巾,展现出一种闲适、高雅的姿态。青筇杖和白纶巾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携带和佩戴的物品,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情趣,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形象。“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诗人在寺中游览,兴尽之后便下山离去。“知我是谁人”一句,看似简单的疑问,实则蕴含深意。诗人在享受了玉泉寺的宁静与美好之后,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和身份。在这远离尘世的地方,诗人或许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暗示了诗人在世俗中可能不被他人所理解,只有在这样的清净之地,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秋荷》

下一篇:唐·王绩《采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