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玉泉色":西湖玉泉水湛清,
# 湛湛:水清的样子。
"悠悠浮云身":漫游其间就像悠悠飘荡的浮云。
"闲心对定水":以安闲的心情去看那无波无浪的泉水,
# 定:安定。
"清净两无尘":我的心也象泉水那样洁白恬静,不染一尘。
"手把青筇杖":手拄青竹拐杖,
# 筇杖:即筇竹杖。
"头戴白纶巾":头戴白色纶巾。
# 纶巾:古时用青丝带编的头巾。
"兴尽下山去":边走边看,直到兴尽才下山,
"知我是谁人":我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连自己也都忘却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诗人开篇描绘了玉泉寺的景色,清澈的玉泉水色泽晶莹,给人一种纯净、深邃的感觉。同时,以悠悠飘荡的浮云来形容自己的身世,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也有一种漂泊无定的意味,将自然景色与自身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此联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心境。“闲心”表明诗人内心的悠闲与宁静,“定水”指的是玉泉,诗人以悠闲的心情面对这清澈平静的泉水,觉得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环境都清净无比,没有丝毫的尘埃和杂念。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清净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物我交融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这一联具体描写了诗人的形象。诗人手持青竹杖,头戴白色纶巾,展现出一种闲适、高雅的姿态。青筇杖和白纶巾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携带和佩戴的物品,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情趣,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形象。“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诗人在寺中游览,兴尽之后便下山离去。“知我是谁人”一句,看似简单的疑问,实则蕴含深意。诗人在享受了玉泉寺的宁静与美好之后,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和身份。在这远离尘世的地方,诗人或许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暗示了诗人在世俗中可能不被他人所理解,只有在这样的清净之地,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