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sài
shā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wáng
jùn
lóu
chuán
xià
zhōu
jīn
líng
wáng
àn
rán
shōu
qiān
xún
tiě
suǒ
chén
jiāng
piàn
xiáng
fān
chū
shí
tóu
rén
shì
huí
shāng
wǎng
shì
shān
xíng
jiù
zhěn
hán
liú
jīn
féng
hǎi
wéi
jiā
lěi
xiāo
xiāo
qiū

译文

王浚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逐句剖析

"王浚楼船下益州":王浚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

#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王浚: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

"金陵王气黯然收":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 黯然:一作“漠然”。黯:一作“汉”。,王气:帝王之气。,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千寻铁锁沉江底":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一片降幡出石头":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 一片降幡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

# 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

#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

# 今逢四海为家日:金逢:一作从今。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全国统一。一作“而今四海归皇化”。

"故垒萧萧芦荻秋":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 故垒萧萧芦荻秋:故垒:古代的堡垒;旧堡垒。萧萧:秋风的风声。一作“两岸萧萧芦荻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经典之作。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叙述西晋灭吴的史实,展现国家统一乃历史必然,阐明事物兴废取决于人的思想。后四句聚焦西塞山,点明其因曾为军事要塞而闻名,如今山形依旧,人事却已变迁,拓展主题。诗人巧妙融合史、景、情,借历史事实、眼前实景抒发真情,营造出苍凉意境,具有沉郁顿挫之感。全诗通过对历史兴衰的回顾与感慨,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尽显其深厚文学造诣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他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感慨历史兴衰,遂写下此诗,借古事抒发内心对世事变迁的复杂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塞山怀古》为七言律诗。刘禹锡将史、景、情相融,借西晋灭吴之事,前两联描绘战争过程,展现胜负之态。颈联感慨人世兴衰,以山川“依旧”衬人事变迁。尾联写如今四海归一,昔日堡垒荒废。全诗借古讽今,把对割据势力的批判融入其中,于纵横笔触间抒发深刻思想,尽显沉郁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虚实结合:前两联在描述西晋灭吴战争时,实写西晋水军出发,虚写东吴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及投降过程,虚实相间,使诗歌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也凸显战争胜败的局势。借景抒情: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借西塞山依旧的山势与滚滚流淌的江水,抒发对人世兴衰变迁的深沉感慨。尾联“故垒萧萧芦荻秋”,以荒废的军事堡垒和萧瑟的芦荻之景,表达对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哀伤,借景营造出苍凉意境。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联,描写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应,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以上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收到的确实如此言简意赅的结果,而感伤。“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直写“今逢”之世。后一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4. 作品点评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借西晋灭吴之事,表面客观叙述历史、描绘古迹,实则将深刻思想融入纵横笔调。他以古讽今,把嘲弄矛头对准曾割据一方却覆灭的统治者,有力抨击当时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同时,六朝覆灭的教训,如诗中所体现,对骄侈腐败的唐王朝亦是警示。整首诗风调酣畅流利,在怀古中尽显对现实政治的洞察与批判,极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武元衡《途次》

下一篇:唐·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