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é
xiān
yuàn
·
·
qíng
chuān
luò
chū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1
qíng
chuān
luò
chū
chóu
chàng
zhōu
jiě
xié
niǎo
xiàng
píng
yuǎn
jìn
rén
suí
liú
shuǐ
dōng
西
bái
yún
qiān
wàn
míng
yuè
qián
hòu
hèn
cháng
shā
zhé
jiāng
tán
chūn
cǎo

译文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逐句剖析

"晴川落日初低":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

# 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惆怅孤舟解携":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

"鸟向平芜远近":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

# 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人随流水东西":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白云千里万里":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明月前溪后溪":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独恨长沙谪去":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

# 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江潭春草萋萋":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 萋萋:草盛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词作。此词围绕送别与谪迁之愁展开。上片忆送别梁耿时,晴川落日、孤舟远去,飞鸟归巢而友人漂泊,尽显分别的惆怅与对友人天涯飘零及自身被谪的感慨。下片写别后,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又以贾谊被贬长沙自比,直抒与友人同遭贬谪的悲恨,以春草萋萋暗示遗恨深长。诗人借景抒情,以自然景象烘托情感;还运用典故,如“长沙谪去”,深化谪迁之恨。此词风格沉郁,将送别之愁与谪迁之恨相融合,以细腻笔触和精巧构思,通过景物与典故,生动传达出谪客间的特殊情谊与痛苦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之后。彼时,刘长卿遭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从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途经苕溪时写下此作。从标题来看,这首词是寄赠梁耿的;而词中内容表明,梁耿当时同样身处贬谪之地。据康骈《剧谈录》卷下记载:“大历年间,江南一带盛行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被贬为睦州司马,在饯别宴席上,有人吹奏此曲,刘长卿便为此撰写了词,颇为得意,不过他大概也并不知晓此曲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谪仙怨词牌),也是一首贬谪与送别题材的作品。描绘了晴川落日、孤舟离别、飞鸟平芜、流水白云、明月照溪等景象,借景抒发了词人自身被贬的哀怨,以及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第二句到“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间,省略目送孤舟过程,如未写伫立凝望,却让读者能想象目随舟远、视野渐扩至平野的情景,留下想象空间。借景抒情:“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借白云、明月之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千里万里”“前溪后溪”强化空间阻隔与情思悠长;“独恨长沙谪去”,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表达自身与友人被贬的悲恨。

3. 分段赏析

上片为回忆之辞,重现送别梁耿的场景。晴朗傍晚,夕阳低垂,余晖洒在河面上,景致晴明。可就在此时,友人却要踏上行程。“晴川”清晰可见,一叶孤舟载着浓浓的离愁缓缓驶离,二人自此天各一方,怎不令人惆怅万分!“携”意为离开,开篇两句点明送别时间与自然景象,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沉重心情。第二句到第三、四句间,省略了目送孤舟的过程,留下想象空间。虽未具体描绘伫立凝望,但实则词人目光随孤舟渐远,将平野纳入眼底。此时平野开阔,春草蔓延,暮归飞鸟在旷野忽远忽近。鸟儿归巢,是所见之景,也触动情思,引发送别伤感——鸟儿尚能自由归巢,人却在薄暮中随流水各奔东西,其中蕴含着对友人漂泊天涯的感慨与自身被贬的痛苦。送别时极目望鸟,怨怅难抑,回忆这一幕,苍茫又悲怆。下片写别后情形,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被贬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借景传情,寄托绵长思念。“千里万里”形容关山阻隔,“前溪后溪”表明所处之地(苕溪分东、西苕溪)。举目只见飘浮的白云,友人却不知在何方,白云能否捎去思念?明月照溪,也应照着远去的友人。谢庄《月赋》有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似通人情,传递思念。云和月成为情思寄托。最后两句直抒与友人被贬的悲恨,点明别情因共同命运而深沉。“长沙谪去”用贾谊被贬长沙之事,表达心中怅恨。此“恨”为梁耿,也交织着自身痛苦。对梁耿的思念,源于共同被贬,谪中别恨愈发深沉。此次苕溪宴集,不见梁耿,“恨”意更浓。谪中别情是感情主线,此句为“词眼”。这不是普通别离之情,而是谪客的别情,悲恨相连。末句以泽畔萋萋春草暗示遗恨悠长。《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常以春草象征别离思念。望着春草,思念远谪友人,更觉黯然神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谪仙怨》,明皇幸蜀,路感马嵬事,索长笛制新声,乐工一时竞习。其调六言八句,后刘长卿、窦弘余多制词填之。疑明皇初制此曲时,第有调无词也。说详康骈 《剧谈录》。案此调即唐人六言律,盖权舆于《回波乐》词而衍之,郭茂倩《乐府》称《回波乐》为商调曲,疑此调亦商调。

现代毛先舒云《填词名解》卷一

# 长卿由随州左迁睦州司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传曲调,撰词以被之管弦。“白云千里”,怅君门之远隔;“流水东西”,感谪宦之无依,犹之昌黎南去,拥风雪于蓝关;白傅东来,泣琵琶于浔浦,同此感也。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下一篇: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