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chū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xiá
zhōng
xīn
jùn
chéng
miàn
chūn
cǎo
qīng
lín
shuǐ
tóu
bái
jiàn
huā
rén
yōu
jiē
xīn
huǒ
róng
shì
yǎn
chén
chú
fēi
bēi
jiǔ
gèng
guān
shēn

译文

巫峡之中的巴郡,四周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靠近水边的地方青草葱茏,头发斑白的我在这春光中看着盛开的花朵。忧愁和喜悦都是心中的欲念使然,荣华与衰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除了那一杯美酒,还有什么事物能真正与我相关,慰藉我的身心呢。

逐句剖析

"巫峡中心郡":巫峡之中的巴郡,

"巴城四面春":四周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草青临水地":靠近水边的地方青草葱茏,

"头白见花人":头发斑白的我在这春光中看着盛开的花朵。

"忧喜皆心火":忧愁和喜悦都是心中的欲念使然,

"荣枯是眼尘":荣华与衰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除非一杯酒":除了那一杯美酒,

"何物更关身":还有什么事物能真正与我相关,慰藉我的身心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巫峡巴城的春日之景,诗人借景抒发了自己面对时光流逝、人生荣枯的复杂感慨,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语言平易通俗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草青临水地”的春日之景,抒发了自己“头白见花人”的岁月感慨,以及对人生忧喜荣枯的思考。对比:“草青”的充满生机与“头白”的衰老形成对比,强化了岁月不饶人的无奈之感。

2. 分段赏析

开篇“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点明地点,巫峡中的巴城被春色环绕,为全诗奠定了春日的背景基调。“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描绘了青草生长在临水之地,而自己头发已白,面对春花的情景。通过“草青”与“头白”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岁月流逝之感。“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表达了诗人认为忧喜都如心中之火,荣枯不过是眼前的烟尘,蕴含着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尾联“除非一杯酒,何物更关身”直言在这种对人生的感悟下,只有酒能与自己密切相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感慨后的情感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读禅经》

下一篇: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