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bá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bái
shī
piāo
rán
qún
qīng
xīn
kāi
jùn
bào
cān
jūn
wèi
běi
chūn
tiān
shù
jiāng
dōng
yún
shí
zūn
jiǔ
chóng
lùn
wén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李白的诗作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他的诗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

逐句剖析

"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

# 敌:一作数。

"飘然思不群":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开府":李白的诗作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

#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他的诗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 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俊逸:一作“豪迈”。

"渭北春天树":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

#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日暮云":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尊酒":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重与细论文":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

#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忆李白》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赞誉与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既赞美李白诗歌的卓越成就,也展现二人深厚友谊,是杜甫怀友诗中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或天宝六载(747年),杜甫居长安时期。天宝三载(744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下深厚友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长安,此诗为杜甫在长安怀念李白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题材的五言律诗。全诗围绕对李白的赞美与思念展开:首联赞叹李白诗才无敌、思想超脱;颔联以“清新”“俊逸”概括李白诗风,借庾信、鲍照典故凸显其诗歌成就;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寓情于景,写两地相思;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直抒期盼,渴望再聚论诗。

2. 写作手法

用典:借助庾信、鲍照的文学典故,类比李白诗风,既丰富诗歌内涵,又深化对李白诗歌成就的赞美。寓情于景:颈联以“春天树”“日暮云”的自然景象,暗寓两地相思,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3. 分段赏析

开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直赞李白诗才无人能及,思想超脱不凡,奠定全诗崇敬基调。“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以庾信诗风“清新”、鲍照诗风“俊逸”类比李白,具体赞美其诗歌风格的卓越。“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借景抒情,“渭北”“江东”分指杜甫、李白所在之地,以春日树、日暮云暗喻双方思念,含蓄深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以设问收束,直抒渴望重逢共论诗道的期盼,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春日忆李白》体现了杜甫诗歌情感真挚、格调高古的特点。诗人将对李白诗歌的赞美与深切思念巧妙融合,既高度评价李白“清新”“俊逸”的诗风,又通过即景抒情传递相思。全诗语言凝练,结构精巧,以“忆”贯穿始终,既展现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彰显杜李二人深厚情谊,成为唐诗中怀友诗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工部称庾开府曰“清新”。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也。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唐陈彝曰:“飘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白也”对“飘然”,妙绝,只如戏笔。“白也”字出《檀弓》。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

# 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七八遂明言之。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

# 两句对起,却一意直下,杜多用此法。怀人诗必见其所在之地,送人诗必见其所往之地,诗中方有实境移不动。一结绾尽一篇之意。

明末清初黄生、程志淳《唐诗摘钞》

# 此作前后解,截然分开,其明秀之气,使人爽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渭北”下装“春天树”,“江东”下装“日暮云”,三字奇丽,不灭天半朱霞也。前后六句赞他者,是诗;与他细论者,也是诗,而此二句忽从两边境界写来,凭空横截,眼中直无人在。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此前后二切格。起二句虽对,却一气直下,唯其“思不群”、所以诗“无敌”。又是倒因起法。“清新”似“庾开府”,“俊逸”似“鲍参军”,径作五字,名“硬装句”。对“渭北树”,望“江东云”,头上藏二字,名“藏头句”。五己地,六彼地,怀人诗必其见所在之地,方有卖境。七、八何时重与“尊酒”,相对细酌“论文”,分装成句。

清巢父《唐诗从绳》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景化为情,造句三昧也。似不用力,十分沉着。

清张谦宜《絸斋诗谈》

# 杜诗“俊逸鲍参军”,“逸”字作奔逸之逸,才托出明远精神,即是太白精神,今人多作闲逸矣。

清乔亿《剑溪说诗》

# 颈联遂为怀人粉本,情景双关,一何蕴藉!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少陵在渭北,太白在江东,写景而离情自见(“渭北”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方其聚首称诗,如逢庾、鲍,何其快也,一旦春云迢递,“细论”无期,有黯然神伤者矣。四十字一气贯注,神骏无匹。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蒋云:“细”字对三、四句看,自有微意(“重与”句下)。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不似称白诗,亦直公自写照也。

清李调元《雨村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落花》

下一篇: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