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相问":不要问,
"怕相问":怕人问,
"相问还添恨":相问会增添几多怨恨。
"春水满塘生":碧绿的春水涨满池塘,
"鸂鶒还相趁":双双嬉戏的紫鸳鸯正拨动春心。
# 趁:趁便,乘机。,鸂鶒:一种水鸟,头有缨,尾羽上矗如舵,羽毛五彩而多紫色,似鸳鸯稍大,故又名紫鸳鸯。
"昨夜雨霏霏":昨天夜里春雨纷纷,
# 霏霏:雨雪盛貌。,夜:一作“日”。
"临明寒一阵":天明时阵阵寒气相侵。
# 寒一阵:犹言阵阵寒气。,临明:即将天明。
"偏忆戍楼人":偏又想起远征戍边的他,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久绝边庭信":很久很久未收到边关的信。
# 边庭:边地,边塞。,绝:无,没有。
五代词人
毛文锡(?~?),五代词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十四岁登进士第,唐时入仕,后仕前蜀,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因事被贬,后复起用,官至判枢密院事,进司徒,贬茂州司马。毛文锡精通音律,能诗善词。其词多为供奉内廷时作,善以景写情,多写歌舞的香艳之词。他是唐五代文人中最早写边塞词的作者,其《甘州遍》写边塞征战,场面开阔,凄厉苍茫,开北宋边塞词先声。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云:“文锡词大致匀净”。代表作品有《太平寰宇记》《事类赋》《宣和北苑茶录》《全芳备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述女子思念征人的闺怨词。词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春水、鸂鶒、夜雨、春寒等景象为背景,通过刻画女子不愿被问、思念戍边之人却久无音信的情景,表达了女子的闺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化用唐韩偓《懒起》中“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的诗句,暗示女主人公彻夜未眠,卧听雨声,画面色彩由热转冷,临明的寒意侵人肌肤。反复:“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开篇连用三个“相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女展现主人公不愿、怯惧被问的心理,语言流利清新,挟带着强烈感情。象征:“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只见春水满塘,水面上浮游着三五成群的紫色鸂鶒,双双相嬉的画面。写鸂鶒,是以双双相随的水鸟象征美满恩爱的婚姻,暗指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缺憾。烘托:“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二句描绘出一幅池塘春意图,以眼前之景烘托心情,隐约显露出到女主人公的“恨”之意。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开篇连用三个“相问”,并运用口语化表达及民间文学重复、回环的手法,语言流利清新,如突兀而来的云起马面,挟带着强烈感情。“休”“怕”二字体现出女主人公不愿、怯惧被问的心理,而“添恨”则表明她心中已有郁积的怨恨。这短短几句便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人不禁好奇女主人公所恨何事、怕问什么,为何相问会如此触动心底隐痛,将思妇的哀怨之情一下子渲染出来。“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这两句不再直接回答上文的疑问,而是宕开一笔,描绘出一幅池塘春意图。微风轻拂,春水涨满池塘,如镜般碧绿的池水倒映着蓝天;水面上,三五成群的紫色鸂鶒(一种似鸳鸯的水鸟)双双嬉戏,活泼的生机不时打破池塘的宁静。画面色彩讲究,动静相映。“春水”点明了时令,“池塘”交代了地点,而“鸂鶒相趁”表面是写景,实则暗示了幸福的爱情生活,花间派词人常将其视作鸳鸯来咏写,以双双相随的水鸟象征美满恩爱的婚姻。至此,读者能隐约感觉到女主人公的“恨”与爱情生活的缺憾有关,但悬念仍未完全解开。词的下片“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过片二句承上片结句而来,由池塘水涨补足和延伸了“春水”句的内容,因为水是因雨而涨的。一夜春雨纷纷,且雨带寒意,到天明时阵阵寒气袭来。这里化用了唐韩偓《懒起》中“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的诗句,暗示女主人公彻夜未眠,卧听雨声。画面色彩气氛由之前的温暖转为寒冷,女主人公的心情也随之暗转。她由自己身上的寒,推想到远方“伊人”的寒暖,从而更加牵肠挂肚。“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两句点明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原来她是一位独居闺房的边防军人的妻子。“戍楼”明确了其丈夫的身份为征人,“久绝边庭信”则说明丈夫远在边疆,音信久已断绝,生死未卜,寒暖不知,这使得妻子终日牵挂,惊忧怅悲。结尾二句如泣如诉,解开了全阕的悬念,明确了词旨是思妇思念征夫,让人明白女主人公之前不愿被问、怕被问的原因,以及她在池塘徘徊是为了避开他人、排遣愁怀。不料春景虽美,却“触景更添恨”,水鸟双双成对,自己却形单影只,尽显凄愁伤。
# 此种起笔,合下章自成章法,自是一时兴到之作,婉约无比。后人屡屡效之,反觉数见不鲜矣。
近代陈廷焯《云韶集》
# 《醉花间》云:“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其又一阕云:“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孙荆台《谒金门》云:“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皆欧阳永叔所谓陡健之笔。
近代张德流《词微》
# 《花间集》毛文锡三十一首,余只喜《醉花间》后段:“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情景不奇,写出正复不易。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沉着。
近代况周颐《餐樱庑词话》
# 言已拼得不相闻问。人苦独居,不及相趁之鸂鶒,而晓来过雨,忽念征人远戍,寒到君边,虽言“休相问”,安能不问?越抛可,越是缠绵耳。
近代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上一篇:唐·张九龄《春江晚景》
下一篇:唐·白居易《遗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