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chán
shēng
jìn
luò
xié
yáng

朝代:唐作者:毛文锡浏览量:1
chán
shēng
jìn
luò
xié
yáng
yín
chán
yǐng
guà
xiāo
xiāng
huáng
líng
miào
shuǐ
máng
máng
chǔ
shān
hóng
shù
yān
gāo
táng
àn
dēng
fēng
zhǎn
suì
bái
pín
yuǎn
sàn
nóng
xiāng
líng
é
yùn
qīng
shāng
zhū
xián
qiè
yún
sàn
tiān
cháng

译文

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岸边停泊的渔船灯火被风吹得忽明忽暗,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味。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逐句剖析

"暮蝉声尽落斜阳":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

"银蟾影挂潇湘":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

# 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银蟾:月亮。

"黄陵庙侧水茫茫":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

# 黄陵庙:即湘妃祠,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通典》:“湘阴具有地名黄陵,即虞舜二妃所葬。”

"楚山红树":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

# 楚山:一作“楚江”。

"烟雨隔高唐":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 高唐:楚国台观名。宋玉《高唐赋》李善注:“《汉书》注曰:云梦中高唐之台,此赋盖假设其事,风谏淫惑也。”

"岸泊渔灯风飐碎":岸边停泊的渔船灯火被风吹得忽明忽暗,

# 风飐碎:指风吹渔灯,灯光或明或暗,点点碎碎。飐,风吹颤动。

"白蘋远散浓香":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味。

# 白蘋:水中浮草。

"灵娥鼓瑟韵清商":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

# 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词谱》:“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灵娥:即湘灵。《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即湘妃。

"朱弦凄切":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

# 朱弦:瑟弦的美称。

"云散碧天长":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是五代词人毛文锡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将湘灵鼓瑟的典故融入黄陵庙前斜阳烟波的景致里,营造出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全篇以清疏古朴的笔触勾勒出开阔意境,摒弃了花间词惯有的绮丽香艳,转而通过仙子身影的飘渺难觅,隐喻了人类对理想境界的求索与失落,寄托着深沉的人生怅惘与迷离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词人

毛文锡(?~?),五代词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十四岁登进士第,唐时入仕,后仕前蜀,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因事被贬,后复起用,官至判枢密院事,进司徒,贬茂州司马。毛文锡精通音律,能诗善词。其词多为供奉内廷时作,善以景写情,多写歌舞的香艳之词。他是唐五代文人中最早写边塞词的作者,其《甘州遍》写边塞征战,场面开阔,凄厉苍茫,开北宋边塞词先声。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云:“文锡词大致匀净”。代表作品有《太平寰宇记》《事类赋》《宣和北苑茶录》《全芳备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词。作品既描绘了楚地山水暮色中的迷离景致,又融入湘妃鼓瑟、巫山云雨等典故,暗喻对理想或知音的追寻与失落。将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思交织,表达了对历史传说的追慕和求而不得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化用:“烟雨隔高唐”暗引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阻隔意象,以烟雨朦胧象征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强化了“可望不可即”的哀婉。“云散碧天长”化用《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的缥缈余韵,将瑟音的消散与天际流云相融,使全词在虚实交织中升华。

3. 分段赏析

上片“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两句,营造的意境便耐人寻味。时值深秋夕照,地理指向楚湘之地。从日影西沉到月华初升,既暗示着时间的绵延流动,又暗含情感的氤氲发酵,起笔便透出《楚辞》特有的幽邃韵致。第二句“黄陵庙侧水茫茫”承接前意,在苍茫水泽间勾勒出迷离怅惘的意境。黄陵庙的意象承载着对先祖的追慕,而八百里洞庭的浩渺烟波,则将这种追寻之情具象化为可感的视觉空间。此处地理空间的转换颇具匠心,从湘水之滨的自然景观转向人文传说,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基调。“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的时空转进颇具妙趣。词人将视线从洞庭湖溯江而上,直抵巫峡所在的三楚腹地。经霜的枫林与云遮雾绕的高唐观,构成双重意象层叠。前者暗合《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萧瑟意境,后者则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朝云暮雨的神女传说。值得注意的是“隔”字的运用:既指涉地理阻隔,又隐喻心神求索的未达。这种双关语法的运用,使现实景观与神话想象自然交融,彰显出词人对追求不得的普世性怅惘。下片“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两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意象更添朦胧。摇曳的渔火在夜风中明灭不定,氤氲的蘋香在暗夜里悄然弥散。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既延续上阕对精神追寻的执着,又以具象物象暗示求索过程的艰难。空间场景的转换颇具深意:从黄陵庙的肃穆到高唐观的缥缈,再至渔火蘋香的近景特写,形成情感表达的层递结构。“灵娥鼓瑟韵清商”的结篇三句,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位抚瑟仙子既可理解为湘水二妃,亦可视为巫山神女。在横跨洞庭湖与云梦泽的广袤楚天里,瑟音清越如《诗经·汉广》的“不可求思”,又似《湘君》中的“吹参差兮谁思”。当清商之韵渐散碧霄,词人终于体悟到求索的本质:朱弦虽在耳畔震颤,云影却已消散长天。结尾"碧天长"的意象颇具深意,既延续着袅袅琴韵的时空延展,更暗示着精神追寻的永恒性——纵使人神永隔,那份超越时空的倾慕仍在天地间流转不息。

4. 作品点评

此词创意别具一格,将黄陵二妃与高唐神女传说熔铸一炉,营造出求而不得的怅惘意境。从潇湘至洞庭再至高唐的意象流转,暗喻词人向往追寻却终落虚空的心理轨迹。朦胧缥缈的灵娥形象不必拘泥于具体神话原型,实为词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女性投射,或是其精神层面的人生价值具象化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就调名使事,古法本如此。结超越。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 五代词多哀感顽艳之作,此调则清商弹湘瑟衰弦,夜月访黄陵遗庙,扬舲楚泽,冷然有疏越之音,与谪仙之“白云明月吊湘娥”同其逸兴。

清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杂曲歌辞·壮士行》

下一篇:唐·佚名《凤归云·闺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