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年年信不违":每年的七夕之夜都不违约定,
# 七夕年年信不违: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据《荆楚岁时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孙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又《风俗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银河清浅白云微":清浅的银河飘着依稀的白云,
"蟾光鹊影伯劳飞":月光下的鹊桥上的伯劳鸟四处飞舞。
# 伯劳:鸟名,又名鵙。《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鸣鵙。”毛传:“鵙。伯劳也。”《玉台新咏》卷九载《东飞伯劳歌》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蟾光鹊影:月亮之光,鹊桥之影。
"每恨蟪蛄怜婺女":常恨蟪蛄啼鸣,仿佛是对织女倾诉着无尽情意,
# 每恨蟪蛄怜婺女:意思是常恨蟪蛄啼鸣,仿佛是对婺女倾诉着无尽情意。蟪蛄(惠姑):蝉的一种,吻长,黄绿色,夏秋能鸣。婺女:又称“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
"几回娇妒下鸳机":惹得她多少次嗔妒地停下机梭,
# 几回娇妒下鸳机:意思是蟪蛄鸣时,婺女星尚在天空,它们常能相会;而织女闻此蟪蛄声,心绪不安,所以几回娇妒,无心织纫,走离鸳机。鸳机:织锦机。
"今宵嘉会两依依":盼着今夜的美好相会,与情郎相依相偎。
五代词人
毛文锡(?~?),五代词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十四岁登进士第,唐时入仕,后仕前蜀,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因事被贬,后复起用,官至判枢密院事,进司徒,贬茂州司马。毛文锡精通音律,能诗善词。其词多为供奉内廷时作,善以景写情,多写歌舞的香艳之词。他是唐五代文人中最早写边塞词的作者,其《甘州遍》写边塞征战,场面开阔,凄厉苍茫,开北宋边塞词先声。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云:“文锡词大致匀净”。代表作品有《太平寰宇记》《事类赋》《宣和北苑茶录》《全芳备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词,也是一首七夕词。通过银河、鹊影等七夕意象,描写了一对恋人难得的相会,又以蟪蛄短命反衬婺女星长明,暗含女子对欢聚短暂的幽怨,最终落脚于今夜相依的温存,展现了爱情中甜蜜与惆怅交织的微妙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每恨蟪蛄怜婺女”将蟪蛄(蝉)和婺女星人格化,蟪蛄生命短暂暗喻欢聚时光易逝,婺女星永恒则象征爱情长久,通过自然物的人格对比,突显女子对欢会短暂的幽怨。
3. 分段赏析
上阕:“七夕年年信不违”以七夕传说起笔,用“年年”强调牛郎织女相守承诺的坚定,暗喻人间恋人也如约相会。“信不违”三字赋予神话以人格化的诚信品质,为全词奠定温馨基调。“银河清浅白云微”细腻描绘七夕夜空。“清浅”既写银河水流平缓,又暗合鹊桥相会的传说;“白云微”以淡薄云层烘托出晴朗的夜空氛围,为相会创造了良辰美景。“蟾光鹊影伯劳飞”继续铺陈夜景。“蟾光”点明月色,“鹊影”暗用鹊桥典故,“伯劳飞”则以飞鸟动态打破静谧。三组意象自然交融,既写实景又暗含传说,虚实相生。下阕:“每恨蟪蛄怜婺女”转入抒情。“蟪蛄”短命与“婺女”永恒的对比,巧妙道出女子对欢聚短暂的幽怨。自然现象的人格化处理,使抽象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几回娇妒下鸳机”刻画女子情态。“娇妒”二字活现恋爱中女子的娇嗔,“下鸳机”的动作细节,既呼应织女身份,又暗示她放下织活赴约的急切心情。“今宵嘉会两依依”收束全词。“嘉会”点明相会的珍贵,“两依依”直白道出难舍之情。平实的语言反而让情感显得更加真挚动人,余韵悠长。
# 意浅辞庸,味如嚼蜡。
现代李冰若《栩庄漫记》
上一篇:唐·赵嘏《降虏》
下一篇: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