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柳":隋堤上的柳树,
# 隋堤:隋炀帝时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人称“隋堤”。据唐韩偓《开河记》载:“隋大业年间,开汴河,筑堤自大梁至灌口,龙舟所过,香闻百里。炀帝诏造大船,泛江沿淮而下,于是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
"汴河旁":生长在汴河旁。
# 汴河:又称“汴水”、“汴渠”,河道屡变,隋以后,在河南商丘县南,向东南流,入安徽省境,经宿县、灵壁、泗县入淮河。隋炀帝往江都,经此河。今已废。
"夹岸绿阴千里":沿河两岸绿柳荫蔽,绵延千里,
"龙舟凤舸木兰香":龙舟凤舸散发着木兰的芳香。
# 龙舟凤舸木兰香:“龙舟”二句:龙舟凤舸散发着木兰的芳香,鲜艳的彩帆乘风前进。龙舟:船饰为龙状。《穆天子传》“天子乘龙舟鸟舟,浮于大沼。”凤舸:饰为凤凰形的大船。木兰:树名,指舟以木兰树制成,故香。
"锦帆张":锦帆高扬乘风前进。
"因梦江南春景好":只因为梦见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 因梦江南春景好:“因梦”二句:传说隋炀帝梦游江南,于是决定泛舟去江都看琼花。
"一路流苏羽葆":便大张旗鼓、流苏羽盖下江南游赏。
# 羽葆:仪仗中的华盖,用鸟羽连缀制成。,流苏:丝缕下垂的装饰物,用于车马、帐幕等物上。《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垂五采析羽流苏。”王维《扶南曲歌词》:“翠羽流苏帐。”
"笙歌未尽起横流":欢乐的音乐声未完,大乱就降临了,
# 笙歌未尽起横流:“笙歌”二句:意思是欢乐的音乐声未完,大乱就降临了,落得家破国亡的惨局。笙歌:泛指音乐,这里指欢乐的场面。横流:水不顺道而流,这里暗喻天下大乱。
"锁春愁":只剩下如烟的春柳笼罩着千古愁思。
五代词人
毛文锡(?~?),五代词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十四岁登进士第,唐时入仕,后仕前蜀,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因事被贬,后复起用,官至判枢密院事,进司徒,贬茂州司马。毛文锡精通音律,能诗善词。其词多为供奉内廷时作,善以景写情,多写歌舞的香艳之词。他是唐五代文人中最早写边塞词的作者,其《甘州遍》写边塞征战,场面开阔,凄厉苍茫,开北宋边塞词先声。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云:“文锡词大致匀净”。代表作品有《太平寰宇记》《事类赋》《宣和北苑茶录》《全芳备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上阕写隋堤柳旁隋炀帝出行时的奢华场景,下阕写隋朝因奢靡而亡。整首词通过对隋堤柳及相关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借古讽今,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词开篇描绘隋堤柳夹岸绿阴千里的景色,以柳为线索,借柳景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因梦江南春景好”,由眼前柳景联想到江南春景,进而抒发情感,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阕:起笔点明隋堤柳的位置在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描绘出柳树成荫,绵延千里的壮观景象,为整首词奠定了宏大的背景。“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具体描写隋炀帝南巡的场景,龙舟凤舸散发着木兰香气,锦帆高高扬起,展现出隋朝的繁华与奢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奢华的历史场景中,同时也为下文的兴衰转变埋下伏笔。下阕:“因梦江南春景好”承接上阕柳景,由眼前景引发对江南春景的想象,“一路流苏羽葆”继续渲染巡游的奢华场面。“笙歌未尽起横流”笔锋一转,指出在这笙歌燕舞尚未结束之时,隋朝便因过度奢靡引发祸乱而覆灭,形成强烈的反差。“锁春愁”则将这种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凝聚为“春愁”,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忧虑,使整首词的情感达到高潮。
下一篇:唐·白居易《感故张仆射诸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