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jué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qián
nián
zhōu
shā
shǐ
jīn
nián
kāi
zhōu
shā
shǐ
qún
dào
xiāng
suí
láng
shí
rén
gèng
kěn
liú
èr
shí
jiā
tóng
shǔ
wéi
cán
rén
chū
luò
shuō
èr
niè
shí
huí
tóu
què
xiàng
qín
yún
diàn
殿
qián
bīng
suī
xiāo
xióng
zòng
bào
lüè
qiāng
hún
tóng
wén
dào
shā
rén
hàn
shuǐ
shàng
duō
zài
guān
jūn
zhōng

译文

前年在渝州刺史被杀,今年开州刺史也被杀。一群盗贼相互追随,比老虎豺狼还要凶残,他们吃人哪里还会给人留下妻子儿女。二十一家一同进入蜀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走出了骆谷。这人自己说两个女儿咬臂诀别时,他回头望向秦地的云彩哭泣。殿前的兵马虽然骁勇雄健,他们放纵暴行几乎和羌浑一样。听说他们在汉水上杀人,很多妇女都被掠在官军之中。

逐句剖析

"前年渝州杀刺史":前年在渝州刺史被杀,

# 前:一作去。

"今年开州杀刺史":今年开州刺史也被杀。

"群盗相随剧虎狼":一群盗贼相互追随,比老虎豺狼还要凶残,

"食人更肯留妻子":他们吃人哪里还会给人留下妻子儿女。

"二十一家同入蜀":二十一家一同进入蜀地,

"惟残一人出骆谷":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走出了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这人自己说两个女儿咬臂诀别时,

"回头却向秦云哭":他回头望向秦地的云彩哭泣。

"殿前兵马虽骁雄":殿前的兵马虽然骁勇雄健,

"纵暴略与羌浑同":他们放纵暴行几乎和羌浑一样。

"闻道杀人汉水上":听说他们在汉水上杀人,

"妇女多在官军中":很多妇女都被掠在官军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组诗。这组诗以当时社会乱象为题材,展现战争背景下的社会状况。第一首点明群盗猖獗,其凶残甚于虎狼,杀人且祸及妻女,尽显社会失序。第二首借“二十一家”和“惟残一人”的对比,突出战乱中生命消逝、家庭离散的残酷,深刻反映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第三首运用直抒胸臆手法,怒斥官军暴行,借汉水上官军杀人、强占妇女之事,揭露官军恶行,表达愤怒与批判。整首组诗,杜甫以凝练笔触,巧用对比、直抒胸臆,深刻批判社会乱象,饱含对百姓的同情,尽显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中,“二十一家”和“惟残一人”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死亡和离散的残酷,深刻地表现了战乱对人民生命和家庭的巨大破坏,让读者对灾难的严重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直抒胸臆: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同情,如“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直接指责官军的暴行,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强烈。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开篇以时间和地点为线索,点明渝州、开州刺史相继被杀的事实,紧接着将群盗比作比虎狼还厉害的恶徒,直接控诉群盗的残忍,他们不仅杀人,连妻子儿女都不放过,描绘出一幅盗贼横行、社会动荡的画面。第二首:“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先陈述二十一家入蜀只有一人逃生的悲惨事实,然后通过幸存者的讲述,“啮臂”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百姓在生死离别时的痛苦无奈,“回头却向秦云哭”则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悲叹,深刻地体现出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第三首:“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先点明殿前兵马骁勇,却话锋一转,指出其纵暴程度与外族无异,接着以听闻的汉水上杀人、官军抢夺妇女的事件,具体揭露官军的暴行,表达诗人对官军行为的愤怒与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下一篇:唐·宋之问《陆浑山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