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h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īn
zhāo
chūn
hán
wèn
suǒ
nuǎn
xiè
bái
jiǔ
huò
huáng
zhōu
wéi
yàn
chán
kǒu
tiáo
bìng
zhù
zhuó
yǒu
zuǒ
cān
jiān
zhǐ
xǐng
gōng
niàn
qián
zhé
zuì
bǎo
duō
cán
niǔ
jūn
wén
jìng
jié
xiān
shēng
zūn
cháng
kōng
guǎng
广
wén
xiān
shēng
fàn

译文

今天春天的天气寒冷,我问自己想要些什么。想来点温润的薤白白酒,再要份加了乳汁的地黄粥。这不只是为了满足馋嘴,还能调理病弱肠胃。有干鱼来助酒兴,还有美味的腌菜佐餐。反省自身时想起前代贤哲,吃饱喝足后心中多有惭愧不安。靖节先生陶渊明常常酒壶空荡,广文先生郑虔连饭都吃不饱啊。

逐句剖析

"今朝春气寒":今天春天的天气寒冷,

"自问何所欲":我问自己想要些什么。

"酥暖薤白酒":想来点温润的薤白白酒,

# 薤: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酥:酥油、醍醐。

"乳和地黄粥":再要份加了乳汁的地黄粥。

#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乳:人乳、牛乳等乳类的统称。

"岂惟厌馋口":这不只是为了满足馋嘴,

"亦可调病腹":还能调理病弱肠胃。

"助酌有枯鱼":有干鱼来助酒兴,

"佐餐兼旨蓄":还有美味的腌菜佐餐。

"省躬念前哲":反省自身时想起前代贤哲,

"醉饱多惭忸":吃饱喝足后心中多有惭愧不安。

"君不闻靖节先生尊长空":靖节先生陶渊明常常酒壶空荡,

"广文先生饭不足":广文先生郑虔连饭都吃不饱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寒》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杂言诗。诗中以春日里突然到来的寒意为背景,通过描写日常饮食起居的细节,表达了诗人自我反省和安于贫困、坚守气节的心境。诗里讲,春寒时节,诗人喝薤白酒、吃地黄粥来调理不适的肠胃,搭配的是干鱼和腌菜这些简单食物。他由自己的饮食想到前代贤人,对自己能吃饱喝足心里感到惭愧。诗的结尾提到靖节先生常空酒杯、广文先生饭食不足的事,藏着对清廉隐士的仰慕。这首诗语言通俗明白,和白居易一贯的风格一样,也体现了新乐府运动“写诗要为现实事理而作”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描写节气生活的诗。描写了春寒时节的饮食生活,表现了个人自省与对安贫守节品格的推崇,既展现对自身温饱的反思,又寄寓对清廉隐士的敬慕。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酥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酥煖”写酒的温润质感,“乳和”描粥的细腻口感,薤白、地黄等食材的选择,既贴合春寒调理病腹的需求,又显饮食的简朴实用。“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以“枯鱼”“旨蓄”(干鱼、腌菜)等寻常佐食,用“有”“兼”二字淡然道来,不加修饰却画面鲜活,尽显日常饮食的清淡。这些细节不事雕琢,如随手拈来的生活片段,既让春寒中的饮食场景具体化,又为后文的自省提供了真实载体,于平淡中见生活本真。用典:“靖节先生尊长空”暗指陶渊明安贫乐道,常因家贫无酒;“广文先生饭不足”提及郑虔官贫少食,却坚守操守。两处典故以前哲的清苦与自身“醉饱”形成鲜明对照,既强化了“省躬念前哲”的惭忸之情,又将个人反思升华为对安贫守节品格的推崇。用典通俗直白,不故作深奥,与全诗平实风格一致,既丰富了情感层次,又让“敬慕前哲”的主旨更具分量,以古人之风映照自身,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开篇以平实口语起笔,点出春寒背景与内心自问。“自问”二字拉近与读者距离,似日常自语,既写天气引发的生理需求,又为下文饮食选择铺垫,平淡中见生活实感。“酥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直写饮食选择,“酥煖”“乳和”精准描状酒粥的温润,薤白、地黄皆为养生之物,既应“春寒”“病腹”之需,又显饮食的简朴实用,无华丽辞藻,却见生活细节的真切。“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补述饮食目的,“岂惟……亦……”的递进,说明不仅为满足口腹,更在调理身体,显诗人对自身状态的关注,语气平实如话,却暗合对日常起居的谨慎。“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续写佐食之物,“枯鱼”(干鱼)、“旨蓄”(腌菜)皆为寻常食材,以“有”“兼”二字淡淡道来,既见饮食的简单,又为后文“醉饱惭忸”埋下对照伏笔。“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由饮食转入自省,“省躬”点出反思,“念前哲”勾连古今,“惭忸”直抒因温饱而愧疚的心情,情感由平实叙事陡转深沉,凸显诗人的自我约束。“君不闻靖节先生尊长空,广文先生饭不足”:以典故作结,“靖节先生”(陶渊明)“尊长空”、“广文先生”(郑虔)“饭不足”,用前哲的安贫对比自身的“醉饱”,既强化“惭忸”之情,又暗表对清廉守节者的仰慕,于通俗中见深意,收束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来鹄《金钱花》

下一篇:唐·白居易《重到城七绝句·张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