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质无由见":心中思念多年却没办法相见,
# 无由:没有办法。,艳质:指女子艳美的资质,这里指诗人怀念的“湘灵”。
"寒衾不可亲":棉被冰冷简直无法挨身。
# 亲:动词,亲近、接近,这里指挨着身子,接触肌肤。,寒衾:冰凉的被子。衾:被子。
"何堪最长夜":怎能忍受得了这一年中最长的寒夜,
# 何堪:怎能忍受。
"俱作独眠人":更何况你我都是孤独失眠的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怀人诗。诗歌创作于贞元二十年,当时白居易任职校书郎。因未能与初恋湘灵成婚,冬至夜时,他满怀思念与遗憾。诗中直白道出无法见到湘灵的无奈,以及在漫长寒夜中两人各自独眠的孤寂,真切地表达了白居易对湘灵的深切眷恋与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写出“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无法见到湘灵的无奈,以及寒夜独对空衾的孤寂之情,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内心的思念与惆怅。借景抒情:借助冬至这一特殊时节的“最长夜”之景,营造出漫长、冷清的氛围,烘托出自己和湘灵“俱作独眠人”的孤独,进一步强化了相思之情。
3. 分段赏析
“艳质无由见”,“艳质”一词描绘出湘灵的美好,“无由见”直白地道出诗人与湘灵无法相见的无奈,为全诗奠定了相思的基调。“寒衾不可亲”,“寒衾”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不仅写出诗人身体的寒冷,更暗示内心因爱人不在身边的孤独,强化了思念之情。“何堪最长夜”,“何堪”强调难以忍受,冬至夜本就漫长,而诗人因思念愈发觉得难熬,生动地体现出其内心的煎熬。“俱作独眠人”,直接点明诗人和湘灵虽相隔两地,但在这个漫长寒夜都独自入眠,突出两人共有的孤独,将相思之情推向高潮,尽显深情与无奈。
上一篇:唐·林杰《王仙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