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o
yáo
yǒ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iàn
shēn
yàn
shēn
shēn
liàn
wàn
jié
fán
nǎo
gēn
shēn
yàn
kōng
chén
liàn
yàn
shǐ
shì
xiāo
yáo
rén

译文

不要贪恋这身躯,也不要不满足这身躯。这身躯哪里值得留恋,那是导致你万劫不复的烦恼根源。这身躯哪里值得满足,有了它,就能把所有的红尘虚幻景象,聚成一处让你感受、享用。对这身躯不贪恋也不厌烦,该有时就有,随其自然,才称得上是个逍遥人哪!

逐句剖析

"亦莫恋此身":不要贪恋这身躯,

"亦莫厌此身":也不要不满足这身躯。

# 厌:满足。

"此身何足恋":这身躯哪里值得留恋,

"万劫烦恼根":那是导致你万劫不复的烦恼根源。

"此身何足厌":这身躯哪里值得满足,

# 何足:哪里值得。

"一聚虚空尘":有了它,就能把所有的红尘虚幻景象,聚成一处让你感受、享用。

"无恋亦无厌":对这身躯不贪恋也不厌烦,

"始是逍遥人":该有时就有,随其自然,才称得上是个逍遥人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逍遥咏》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倡导了一种正确看待自我存在的态度,鼓励人们去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自由,深刻反映了诗人独特而深邃的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不应过分执着于肉体的存在,也不应对之产生厌倦,而是要学会在认识并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在。通过这样的生活态度,人们能够超越物质的束缚,达到一种心灵的逍遥与自由,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开篇即亮明主旨,劝诫世人莫要过分痴缠于肉身,亦不可心生厌烦。颔联深入剖析,指出肉身不过是烦恼滋生的源泉,不值得过分眷恋。颈联则转而说明,肉身终究如虚空中的尘埃,短暂且渺小,亦无需心生厌恶。至尾联,诗人点出精髓:唯有抛却对肉身的依恋与厌恶,方能步入真正的逍遥之境,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全诗贯穿了对个体存在的理性审视,以及对心灵自由的深切追求,深刻映射了诗人独到的人生智慧与哲学思考。

2. 分段赏析

《逍遥咏》一诗,首联即立论鲜明,告诫世人应避免对躯体产生过度的依恋或厌恶之情。颔联深入剖析,揭示了躯体作为烦恼之源的本质,从而论证了不应过分依恋它的理由。颈联则转换视角,阐述了躯体如虚空尘埃般短暂且无常,说明了厌恶它同样没有必要。至尾联,诗人总结升华,指出唯有摒弃对躯体的依恋与厌恶,方能步入逍遥自在之境,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全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正视自身存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彰显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下一篇:唐·杨凌《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