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jiǔ
shǒu
·
·
qián
liù
shǒu
jiàn
shí
sān
juàn
zhō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wén
dào
shān
chūn
chuán
zhèng
hǎo
xíng
dōu
jiāng
bǎi
nián
xīng
wàng
jiǔ
jiāng
chéng
shuǐ
jiàn
wēn
jiāng
kǒu
máo
táng
shí
sǔn
西
chuán
xiān
zhǔ
miào
yào
huàn
shā
shè
dào
chūn
lái
hǎo
kuáng
fēng
fàng
diān
chuī
huā
suí
shuǐ
fān
què
diào
chuán

译文

听说取道巴山出三峡前往荆楚,春天水发之际正好顺水行船。把我去荆楚这一生宿愿付诸实现,决心要看一看九江城,水槛的水源南河经温江而来,浣花草堂位于石笋街以西。欲东行需船南郊刘备庙前,想洗药就在草堂外的浣花溪。人们都说是春天到来多么美好,可是吹来的春风确实有点颠狂。狂风把花儿纷纷吹落随水飘流,它还要吹得江上的钓鱼船倒退啦。

逐句剖析

"闻道巴山里":听说取道巴山出三峡前往荆楚,

"春船正好行":春天水发之际正好顺水行船。

# 行:一作还。

"都将百年兴":把我去荆楚这一生宿愿付诸实现,

"一望九江城":决心要看一看九江城,

# 城:一作山。

"水槛温江口":水槛的水源南河经温江而来,

# 温江:县名,在成都西五十里。

"茅堂石笋西":浣花草堂位于石笋街以西。

# 石笋:指石笋街,在成都西门外。

"移船先主庙":欲东行需船南郊刘备庙前,

# 先主庙:指成都南郊刘备庙。

"洗药浣沙溪":想洗药就在草堂外的浣花溪。

# 沙:一作花。

"设道春来好":人们都说是春天到来多么美好,

# 设道:随意说来。设:一作谩。

"狂风大放颠":可是吹来的春风确实有点颠狂。

"吹花随水去":狂风把花儿纷纷吹落随水飘流,

# 吹:一作飞。

"翻却钓鱼船":它还要吹得江上的钓鱼船倒退啦。

# 翻却:使倒退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绝句三首》为唐代杜甫所作。诗以出游为题材,首章写诗人欲前往荆楚的想法;次章展现成都的景致,凸显诗人游览之兴;末章借春江风急之景,抒发无法远行的无奈。全诗风格自然,运用白描等手法,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从内容上,不仅呈现了沿途风光与内心思绪,也反映出当时的生活情境。从艺术价值看,联章成诗,结构连贯,与杜甫其他咏春诗可相互参照,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艺,是研究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绝句三首》由杜甫创作。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辞去幕府职务,居于成都浣花草堂,计划离开成都,经三峡前往荆楚之地。此时他目睹狂风景象,触景生情,将内心的思绪和对行程的感慨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当时复杂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等句,简洁勾勒出听闻的景象和春船出行的画面,无过多修饰,自然呈现出游历情境。借景抒情:末章“谩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借狂风、落花、翻船之景,抒发无法顺利远行的无奈与愁绪。

2. 分段赏析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闻道”二字,点明信息来源,增添了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春船正好行”勾勒出一幅春日行舟的画面,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诗人对前往巴山行程的期待。“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都将”强调全部寄托,“百年兴”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一望”生动表现出诗人遥望九江城的神态,展现出内心的向往。“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简洁地交代了地点,“水槛”“茅堂”等意象描绘出成都的居住环境,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生活气息。“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移船”“洗药”是具体的行为动作,展现出诗人在成都的日常活动,也暗示了对先主的缅怀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谩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谩道”意为不要说,转折语气强烈。“狂风大放颠”将狂风人格化,生动地写出风的肆虐,也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描绘出狂风造成的景象,花朵被吹落随水而去,钓鱼船也被掀翻,借景表达出诗人因风急无法成行的无奈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下一篇:唐·王昌龄《春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