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píng
shān
zhōng

朝代:明作者:杨基浏览量:3
róng
róng
shī
湿
liàn
huā
nán
fēng
shù
shù
shú
xíng
shān
shēn
qiǎn
yīng
sòng
dào
jiā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逐句剖析

"细雨茸茸湿楝花":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

# 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茸茸: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南风树树熟枇杷":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 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不记山深浅":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徐行:慢慢地走。

"一路莺啼送到家":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平山中》是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写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恰似工笔画卷,以景衬情,笔触浸染浓丽色彩,让人真切感受到诗人心中涌动的盎然春意;后两句由景及人,画面渐显灵动。全诗以写实笔法细腻勾勒天平山的清丽景致,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风格自然典雅、情致深婉,抒发了诗人对天平山风景的钟爱与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杨基与天平山毗邻而居。作为吴中名胜,天平山林木葱郁、奇石错列,诗人自幼于此生活,对山中一草一木、一石一景皆熟稔亲切。元末,为避战乱,诗人曾隐居故乡,此诗即其隐居时漫步山中的感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天平山中细雨纷飞,楝花湿润,南风拂过,枇杷成熟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在山中漫步,不记得山路远近,在莺啼声中悠然到家的过程。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天平山自然风光的喜爱和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漫步忘路远,以“莺啼送归”之景,含蓄表达沉醉山水的悠然心境,景中含情,浑然天成。多感官描写:全诗从触觉(细雨、南风的舒爽)、视觉(楝花紫、枇杷金的明艳)、听觉(莺啼的清脆婉转)多角度铺陈,交织成一幅声色并茂、意境悠然的山行春景图。

3. 分段赏析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前两句如工笔细绘:绵绵细雨中,楝树绽放淡紫花朵,雨珠沾蕊更显娇艳润泽;南风轻拂之际,葱郁草木间,金黄枇杷串串摇曳枝头。“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工整的对仗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勾勒江南三月景致,“茸茸”“树树”“湿”“热”等词细腻描摹春色的柔媚浓郁。诗人以写景为基,却于浓墨重彩中暗藏盎然春意,让观者自笔触间感知其对春光的欣悦之情。“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后两句由景及人,画面转为动态:诗人信步山路,忘却行程远近,唯有满耳莺啼相伴,不知不觉已至家门。“徐行不记”虚化时空感,营造物我两忘之境,前半段隐约的闲适之情在此全然迸发。“一路莺啼”与前文“茸茸”“树树”呼应,既添听觉之灵动,又增视觉之明丽,将天平山的春日渲染得野趣盎然。诗人忘路忘时的状态,更从侧面烘托出景色之迷人。

4. 作品点评

杨基诗作擅长写景状物,此诗中他紧扣情、景双线,以景生情,于情中融景,将情与景、人与物紧密交织。全诗读来亲切自然,洋溢着清新馥郁的田园风韵,引人入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的格调清俊流丽,诗味很浓,毕现江南景,传尽诗人心中意。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功正《山水诗注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贞《桃花渡》

下一篇:明·陆容《满江红·咏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