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zhī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yíng
chūn
guāng
xiān
dào
lái
qiǎn
huáng
qīng
绿
yìng
lóu
tái
zhī
yuán
niǎo
nuó
duō
qíng
gèng
bèi
chūn
fēng
cháng
qiàn
cāi
xiá
shān
yáng
liǔ
duō
zhāo
yún
yuǎn
xiāng
yīn
xiǎng
yáng
tái
xiàn
shì
lái
jūn
huí
chàng
zhú
zhī

译文

率先将那明媚的春光迎接而来,浅黄色和淡绿色的柳色映衬着高楼亭台。只因为柳枝轻柔摇曳、婀娜多姿又仿佛含情脉脉充满情思,所以一直被春风轻柔地抚弄揉搓。巫峡和巫山一带杨柳众多,那清晨的云雾和傍晚的细雨远远地与杨柳相互应和。由此想起了巫山阳台的无数浪漫往事,因此为你回过头来唱起一曲《竹枝歌》。

逐句剖析

"迎得春光先到来":率先将那明媚的春光迎接而来,

"浅黄轻绿映楼台":浅黄色和淡绿色的柳色映衬着高楼亭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只因为柳枝轻柔摇曳、婀娜多姿又仿佛含情脉脉充满情思,

"更被春风长倩猜":所以一直被春风轻柔地抚弄揉搓。

# 更被春风长倩猜:一作请挼,一作便被春风长挫摧。

"巫峡巫山杨柳多":巫峡和巫山一带杨柳众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那清晨的云雾和傍晚的细雨远远地与杨柳相互应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由此想起了巫山阳台的无数浪漫往事,

"来君回唱竹枝歌":因此为你回过头来唱起一曲《竹枝歌》。

# 竹:一作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枝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组诗,包含两首七言绝句,以杨柳为意象,融合自然景物描写与情感隐喻,展现了刘禹锡独特的诗歌风格。此诗前两句“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描绘出杨柳在春天率先绽放生机,那浅黄轻绿的色彩映照楼台的清新画面,尽显春天的蓬勃活力。后两句“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将杨柳拟人化,说它姿态婀娜,情思绵绵,引得春风不断猜测,赋予了杨柳活泼灵动的情韵。整首诗以杨柳为意象,通过对其形态、神韵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美且富有诗意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杨柳的喜爱,展现出其细腻的观察力与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刘禹锡的《杨枝词二首》是两首以杨柳为核心意象的咏物抒情诗的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通过描绘杨柳的柔美姿态与自然意象,融合历史典故与情感隐喻,展现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复杂思考。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与姿态。“只缘袅娜多情思”将杨柳的柔美比作少女的多情,春风则被拟人化为“长倩猜”,暗喻权贵的猜忌与政治倾轧。这种拟人化使自然景物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深化了诗歌的抒情性。托物言志:杨柳不仅是自然意象,更是诗人品格的象征。诗中“浅黄轻绿”的生机暗喻诗人对理想的热忱,而“更被春风长倩猜”则隐晦揭露中唐官场的嫉贤妒能,将个人仕途失意与政治批判融入物象之中。情景交融:前句“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以明快的色彩描绘早春杨柳的生机,为全诗奠定欢愉基调;后句“朝云暮雨远相和”则借巫山云雾的变幻,暗喻人生际遇的无常,形成从喜转忧的情感跌宕。借景抒情:“巫峡巫山杨柳多”表面写景,实则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神女的典故,以“阳台无限事”寄托对往昔政治理想的追忆,将历史遐想与现实感慨交织。用典:诗中“阳台”指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相会之地,象征对理想爱情的向往;“竹枝歌”则是巴蜀民歌,刘禹锡借此表达对民间文化的推崇,同时暗含对友人归来的期盼。象征:“高风摧秀木”以自然意象象征政治斗争对人才的摧残,“虚弹落惊禽”则暗指才华遭无端中伤的无奈。这些象征手法使诗歌兼具含蓄与批判性。对比:第一首的明媚春光(“浅黄轻绿”)与第二首的苍茫神话(“朝云暮雨”)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希望,后者暗含失落,强化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虚实结合:前两联实写杨柳的柔美与自然风光,后两联虚用典故与民歌意象,“来君回唱竹枝歌”将现实场景与历史传说结合,拓展诗意空间。

3. 分段赏析

刘禹锡的《杨枝词二首》以杨柳为核心意象,借物抒怀,巧妙融合了民歌的清新质朴与文人诗的典雅庄重,深刻展现出诗人对于春光、人生际遇以及复杂情感的独特感悟。“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开篇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景色,杨柳率先迎来春光,其浅黄轻绿的枝叶映照​楼台,动勾勒出一幅明媚的春日图景,这无疑是对春光的深情礼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思,因其轻柔细长、婀娜多姿,好似满怀心事,故而引得春风长久地揣度、探寻。“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诗中“巫峡巫山”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巫山神女的典故,以“朝云暮雨”的自然变化,巧妙地暗喻人生际遇的无常。既生动描绘出巫山云雾缥缈、浪漫奇幻的景象,又隐晦地隐喻诗人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怅惘之情。“杨柳多”与“朝云暮雨”相互映衬,构建起虚实交织的意境,杨柳的繁茂与云雾的缥缈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的独特感受。“阳台无限事”借助楚襄王与神女相会的“阳台”典故,寄托诗人对往昔诸多事情的追忆,这其中既包含着对爱情传说的怀想,也暗含着对永贞革新等政治理想的深深追思。最后,“来君回唱竹枝歌”以巴蜀民歌《竹枝歌》收束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民间文化的尊崇与喜爱,另一方面则隐晦地传递出对友人归来的殷切期盼,或是对政治同道者的深情呼唤。

4. 作品点评

《杨枝词二首》以杨柳为线索,将自然意象、历史典故与政治隐喻熔于一炉,展现了刘禹锡诗歌“豪放与婉约并存”的独特风格。其语言清新流畅,情感跌宕深沉,既是对春光的礼赞,也是对人生与时代的深刻反思。元代人杨载在议论绝句的写法时说: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也”。第三句的“只缘”一词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之前的欢快氛围。诗人的情感也随之由喜转忧,原本婀娜多姿、尽显柔美且似饱含情思的杨柳枝,却引来了春风的无端猜忌与揣度。这一转折,犹如奇峰突起,将诗歌的内涵从单纯的春日景致描写,升华至对世间复杂人情与境遇的深沉思考,使全诗的意境与情感层次得到极大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希夷《公子行》

下一篇:唐·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