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xíng

朝代:唐作者:刘希夷浏览量:1
tiān
jīn
qiáo
xià
yáng
chūn
shuǐ
tiān
jīn
qiáo
shàng
fán
huá
shēng
huí
qīng
yún
wài
rén
yǐng
dòng
yáo
绿
绿
dàng
yàng
wéi
shā
qīng
yún
jǐn
zuò
xiá
lián
yáng
liǔ
shāng
xīn
shù
lián
táo
duàn
cháng
huā
áo
yóu
yāo
měi
shí
chāng
jiā
chāng
jiā
měi
jīn
xiāng
fēi
lái
fēi
gōng
páng
zhū
lián
bái
yìng
é
é
yán
hóng
fěn
zhuāng
huā
péi
huí
shuāng
jiá
dié
chí
biān
liǎng
yuān
yāng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hàn
wéi
yún
wéi
chǔ
xiāng
wáng
lái
róng
guāng
rén
suǒ
xiàn
kuàng
jīn
yáo
xiāng
jiàn
yuàn
zuò
qīng
luó
zhuó
yāo
yuàn
wéi
míng
jìng
fēn
jiāo
miàn
jūn
xiāng
xiàng
zhuǎn
xiāng
qīn
jūn
shuāng
gòng
shēn
yuàn
zuò
zhēn
sōng
qiān
suì
shuí
lùn
fāng
jǐn
槿
zhāo
xīn
bǎi
nián
tóng
xiè
西
shān
qiān
qiū
wàn
běi
máng
chén

译文

天津桥下是温暖的春水,天津桥上是衣着华丽的少年。马的嘶鸣声在高空回荡,人的身影在绿波中摇晃。绿波荡漾着像玉一样的沙粒,青云散开如同披着锦缎的云霞。可怜那杨柳是让人伤心的树,可怜那桃李是让人断肠的花。今日逍遥游玩邀请美人,这个时候唱歌跳舞进入娼家。娼家的美人如郁金香般,飞来飞去在公子身旁。明亮的珠帘在白日映照下,女子美丽的容颜化着红粉妆。花丛间徘徊着一对蝴蝶,池边来回走着一对鸳鸯。有那倾国倾城的汉武帝,还有那为云为雨的楚襄王。自古以来美丽的容颜被人所羡慕,何况今天还能远远地相见。希望能变成轻罗系在她的细腰上,希望能成为明镜映照她娇美的面容。与你相对而逐渐亲近,与你一起双宿双栖共此一身。希望能成为坚贞的松树千年不变,谁去谈论芬芳的木槿花只是一时新。百年后一起在西山落日下凋谢,千秋万代都成为北邙山的尘土。

逐句剖析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下是温暖的春水,

# 天津桥: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

"天津桥上繁华子":天津桥上是衣着华丽的少年。

# 繁华子:容饰华丽的少年。

"马声回合青云外":马的嘶鸣声在高空回荡,

"人影动摇绿波里":人的身影在绿波中摇晃。

"绿波荡漾玉为砂":绿波荡漾着像玉一样的沙粒,

"青云离披锦作霞":青云散开如同披着锦缎的云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那杨柳是让人伤心的树,

"可怜桃李断肠花":可怜那桃李是让人断肠的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今日逍遥游玩邀请美人,

"此时歌舞入娼家":这个时候唱歌跳舞进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娼家的美人如郁金香般,

"飞来飞去公子傍":飞来飞去在公子身旁。

"的的珠帘白日映":明亮的珠帘在白日映照下,

"娥娥玉颜红粉妆":女子美丽的容颜化着红粉妆。

"花际裴回双蛱蝶":花丛间徘徊着一对蝴蝶,

# 裴回:一作“徘徊”,彷徨。

"池边顾步两鸳鸯":池边来回走着一对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有那倾国倾城的汉武帝,

"为云为雨楚襄王":还有那为云为雨的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自古以来美丽的容颜被人所羡慕,

"况复今日遥相见":何况今天还能远远地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希望能变成轻罗系在她的细腰上,

"愿为明镜分娇面":希望能成为明镜映照她娇美的面容。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你相对而逐渐亲近,

"与君双栖共一身":与你一起双宿双栖共此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希望能成为坚贞的松树千年不变,

"谁论芳槿一朝新":谁去谈论芬芳的木槿花只是一时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百年后一起在西山落日下凋谢,

"千秋万古北邙尘":千秋万代都成为北邙山的尘土。

# 北邙:山名、即邱山。因在洛阳之北,敌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公子行》是唐代诗人刘希夷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抒写公子与艺妓恋情的春歌。诗中先描绘天津桥下的阳春水与桥上的公子,将春水与少年融合于倒影,意象飘逸虚幻。接着写绿波、青云、杨柳、桃李等春景,蕴含对美好易逝的感慨。然后写公子春游后邀美女、入娼家,描绘了娼家的热闹场景和美女的容貌舞姿,用“蛱蝶”“鸳鸯”等意象暗示情欲的放纵。最后诗人将笔墨集中在热恋双方的山盟海誓上,公子愿化作轻罗、明镜,艺妓则愿作贞松,同生共死。全诗辞意柔婉华丽,对仗工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刘希夷(651~679?),唐代诗人。汝州(今属河南)人。少有文华,善弹琵琶,落魄不拘常格,高宗上元进士。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从军之作,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另一些从军边塞诗,则清峻雄浑,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气魄。代表作品有《白头吟》《从军行》《将军行》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春歌。诗歌描绘了春日天津桥畔的美景,展现了纨绔公子出游赏春、邀美女入娼家的场景,刻画了娼家美女的容貌和歌舞场面,最后以公子与艺妓的山盟海誓作结,表达了他们对永恒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排比:全诗多处运用叠首换尾的排比句式,如“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在段落起结处及对话中使用,形成特殊顿挫,于重复中求变化,营造一气贯注的韵调。顶真:部分诗句采用顶真格,如“人影动摇绿波里。绿波荡漾玉为砂”,上句结尾与下句开头词语相同,使诗句衔接紧密,文意连贯流畅。用典:“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引用汉武帝与李夫人、楚王与神女的典故,直白暗示情欲放纵,契合娼家场景。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起笔,将春日里洛水的清澈碧绿与桥上青春年少的纨绔公子形成鲜明对举。“阳春水”的精妙措辞,瞬间将人带入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三、四句在简略勾勒“马声回合青云外”的游春意兴后,以“人影动摇绿波里”的神来之笔,将春水与少年的身影巧妙揉合于倒影之中,营造出如镜花水月般虚幻飘逸的意象,这种梦幻般的色彩,为诗中所描绘的快乐却短暂的人生增添了一层朦胧而浪漫的滤镜。紧接着的四句,诗人以谢灵运“始镜底以如玉,终积岸而成沙”的赋句和《拾遗记》中“(锦)文似云霞”的文句为灵感,通过“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的华丽辞藻,细致描绘水中似玉的细砂和倒映水中如锦缎云霞般的天空,同时以顶针的辞格自然衔接上文,使意象、词采、声韵达到完美统一。这段对东都洛阳春日景色的描绘,最终落在宫门内外的碧树与春花上,诗人以“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的排比句式,连用两个“可怜”,看似是对杨柳、桃李的赞叹,实则蕴含着对好景不长的感慨。“伤心”“断肠”既源于美景易逝的无奈,也与杨柳、桃李相关的传统联想有关。正如闻一多所说,诗人“已从美的暂促性中认识了玄学家所谓的‘永恒’——一个最缥缈,又最实在,令人惊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这种充满柔情的感悟与动人的春色相互映衬,让人不禁生出无限遐思。“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两句,将诗歌的场景从春日的自然美景转向人间的艳遇。诗人巧妙地将公子的游冶艳遇置于自然界的春意之中,构思独具匠心。“飞来飞去公子傍”的“郁金香”,既是真实的花香,又暗指歌舞美女,语义双关,营造出满堂氤氲、舞姿曼妙的氛围,让公子心醉神迷。“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两句,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华堂内明亮的珠帘和美人盛妆的容貌,在闲笔中展现出歌筵的欢乐。“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则通过对花际蛱蝶、池边鸳鸯的描写,以成双成对的昆虫水鸟暗示恋人的效仿,“蛱蝶”“鸳鸯”为情欲蒙上了一层生物学的面纱。“倾国倾城”“为云为雨”两句,直接引用汉武帝与李夫人、楚王与神女的故事传说,直白地暗示情欲的放纵,虽有狂俗之感,却与娼家场合的本色相契合。这种颠狂的状态,正是都城诗中常见的内容,而闻一多对卢照邻诗“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的评价,在此诗中同样适用。“古来容光人所羡”以下到结尾,诗人将笔墨集中在热恋双方的山盟海誓上,展现出全新的情感境界。前四句以公子的口吻说出“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化用张衡《同声歌》的同时,又有创新。原本“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是女性口吻,到陶潜《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等句转为男性谦卑口吻,此诗延续了这种男性口吻,且只写两愿。“愿为明镜分娇面”的构思尤为巧妙,不说“观”娇面,而是包含了化镜观面的献身之意和“分”享女方对美的自我陶醉之意,充分表达了浓浓的爱意。“与君相向转相亲”六句是艺妓的答辞,概括起来就是永远相爱、同生共死。梁代王僧孺诗云“妾意在寒松,君心若朝槿”,表达的是对男方恋情短暂的怨恨,此诗反用其意,以“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表达对爱情永恒的追求。末二句“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通过“百年”“千秋”“万古”的递进,增强了夸饰的色彩,表达了生前结百年之好、死后同化北邙飞尘的坚定誓言。

4. 作品点评

《公子行》对仗工丽,上下蝉联,尤其在叠律运用上极尽变化之能事,颇具特色。诗中最常见的是叠首换尾的排比句式,这类句式多置于段落起结处或对话中,既形成独特的顿挫节奏,又在重复中寻求变化,营造出一气贯注的韵律感。此外,诗中还可见多种带有复叠特点的对仗句。同时,诗人巧妙运用顶针格(如第四句与第五句的衔接)和前分后总格(如“美女”与“娼家”分合的三句),使全诗形成如明珠走盘般流转自如的音韵情致,为这首春歌增添了绰约风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通篇气格条畅,描得侠情淋漓,而感慨亦倍。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谢茂秦曰:秦嘉妻徐淑曰:“身非形影,何得同而不离?”阳方曰:“惟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身。”张籍曰:“我今与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弃?”何仲默曰:“与君非一身,安得不离别?”与希夷“与君”一联同出一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两“可怜”及“此日”,“此时”叠用,便是急口熟调。情中妙语,欲涕无从。

《唐诗直解》

# 钟云:情中妙语,然从陶公《闲情赋》语讨出。希夷自有绝才绝情,妙舌妙笔。《公子行》、《代悲白头翁》本非其佳处,而俗人专取之,掩其诸作,古人精神不见于世矣。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敬曰:“倾国倾城”、“为云为雨”一联,天然偶语。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忽从“杨柳”、“桃李”带出“伤心”、“断肠”四字,乍看亦是等闲,通首关生全从此出,脉行肉里,神寄影中,巧参化工,非复有笔墨之气。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风流骀宕,有飘云回雪之致。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摇动绿波里”,写得活现。“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皆反用。“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此二句是为峰峦特起,神釆焕发,且以起下,妙于无痕。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叭仗工丽,上下蝉联,此初唐七古体,少陵云“劣于汉魏近风骚”也。明代何景明谓此得风人之正,而以少陵之沉雄顿挫为变体,因作《明月篇》以拟之。五渔洋《论诗绝句》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得此论而初、盛之诗品乃定。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亦初唐体也。初唐声调源本齐梁,观此诗益见初唐人皆然,不独四子。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酬乐天劝醉》

下一篇:唐·刘禹锡《杨枝词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