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zhú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qiān
fěn
jié
fēng
yáo
qīng
zhī
jūn
xiāng

译文

露水洗涤铅粉骨节,微风摇动青色的玉枝条。随风飘摇恰似君子,无论哪里都适宜生长。

逐句剖析

"露涤铅粉节":露水洗涤铅粉骨节,

# 节:指竹节。这一句形容竹子洗净铅华,呈现出自然的风韵。,铅粉:女子化妆用品。,涤:洗涤。,露:露水。

"风摇青玉枝":微风摇动青色的玉枝条。

# 青玉枝:像青玉一样的枝干。

"依依似君子":随风飘摇恰似君子,

# 依依:轻柔的样子。

"无地不相宜":无论哪里都适宜生长。

# 相宜:合适,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庭竹》乃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之佳作,虽篇幅简短,却意蕴深远。诗中明绘竹之形态,竹干笔直挺立,宛若君子之品格,遍布千山万水,无处不显现其身影。而深究其意,实则诗人以竹自喻,寓指自己如同竹子一般,无论身处何方,皆能保持清高自守,犹如一位真正的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庭竹》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晨景象,晶莹的露珠轻轻拂过竹节,增添了几分清新与雅致;紧接着,第二句以“青玉”比喻竹子,突显其色泽温润且质地坚韧。第三句巧妙地指出竹与君子的相似之处,寓意深远。而诗的收尾则是对竹子适应力极强、生命力旺盛的由衷赞美。尽管此诗篇幅简短,但诗意却极为深远。它表面上是在描绘竹的挺拔与直节,犹如君子之风范,实际上这种风貌遍布乡野,无处不在,彰显了竹与君子共同的高洁与坚韧。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与风骨,来赞颂其如君子般高洁、坚韧的品质。诗人以竹子为载体,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志趣,表达了对君子的赞美和向往。这种手法在咏物诗中十分常见,通过描绘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或哲理思考。细节描写:“露涤铅粉节”,描绘了清晨露水洗涤竹节的情景,用“铅粉”形容竹节的洁白无瑕,突出了竹子的高洁品质。“风摇青玉枝”,通过“风摇”和“青玉枝”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优雅姿态,象征着君子的风度翩翩。象征:竹子在诗中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诗人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诗人通过竹子这一具体事物,巧妙地将其与君子的品质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比喻:“依依似君子”,诗人将竹子比作君子,形象地表达了竹子的君子之风。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抽象的品质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拟人:“依依”一词不仅形容了竹子随风摇曳的样子,还暗含了竹子的温柔与谦和,赋予了竹子以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3. 分段赏析

首句描绘了清晨时分,晶莹的露水轻轻洗涤着竹节的情景。露水如同细腻的清洁剂,将竹节洗涤得更加洁白无瑕,如同经过铅粉精心打磨一般。这一描绘,巧妙地将清晨露水洗涤竹节的情景与竹子高洁自持的气质相联系,彰显了其洁净无瑕的品性。次句则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竹子在微风轻拂下摇曳生姿的优雅画面。诗人借此对竹子的细腻描写,颂扬了高尚品德与自律精神的可贵。三句将竹子与君子相比,形象地表达了竹子比作温文尔雅的君子,不仅凸显了竹子高洁脱俗的品质,还映射出其坚守道德准则的风范。依依似君子不仅是对竹子形态的赞美,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颂扬。竹子与君子在品质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具备高洁、坚韧、优雅等特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君子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末句则强调了竹子极强的适应性和和谐共生的能力,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其生命力的顽强与包容。此句不仅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更隐喻了君子的坚韧不拔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竹子的风貌与特质,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崇高品德与自律精神的颂扬。诗人借赞美竹子之机,含蓄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及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和人性进步的深切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下一篇:唐·于季子《咏项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