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去人只数尺":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
# 江月去人只数尺:意谓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去人:距离人。
"风灯照夜欲三更":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沙头宿鹭联拳静":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
# 沙头宿鹭联拳静: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沙头:沙滩边;沙洲边。联拳:蜷曲着身子。拳:通“蜷”,蜷身。静:一作“起”。
"船尾跳鱼拨剌鸣":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 拨剌: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夜泊江边时江月近人、风灯照夜、宿鹭静栖、跳鱼拨剌的景象,营造出清幽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江边夜景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借“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景物,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动静结合:“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前句写沙滩上宿鹭安静栖息的静态画面,后句写船尾跳鱼发出声响的动态场景,一动一静,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突出了江上月夜的独特韵味。远近结合:从“江月去人只数尺”的近景写起,到“风灯照夜欲三更”写舟内,再到“沙头宿鹭联拳静”写江岸,最后“船尾跳鱼拨剌鸣”又回到近景,由远及近,再由近移远,使诗歌的空间感丰富,层次分明。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诗人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独特的江上月夜图。“江月去人只数尺”,一个“去”字生动地表现出月影与船上之人的贴近,仿佛伸手可及,凸显出江水的清澈澄明,也正因如此,月影才会如此清晰且亲近。这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亲近的氛围,还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江间月夜的独特魅力。“风灯照夜欲三更”则点明了时间,在这夜深人静之时,风灯柔和的光照亮了周围,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又暗示了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中的不眠状态,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孤寂却又宁静的情感基调。第二句虽无实际诗句内容,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首联对江月和风灯的描写,自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和思绪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和引导,为后文进一步描绘江岸及周边的景象做了铺垫。第三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诗人将视角转向了江岸。运用白描的手法,简洁而精准地勾勒出沙岸上白鹭的姿态。“宿鹭”点明了它们休憩的状态,“联拳静”则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安静地团聚在沙滩上的画面。这种静态的描写,不仅展现出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和谐之美,更强化了整个画面的宁静氛围。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命在宁静中的安恬,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凸显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状态的欣赏与赞美。第四句“船尾跳鱼拨剌鸣”,与颈联的静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条鱼儿突然从船尾跃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声响,这一动态的瞬间,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一动一静的巧妙结合,相反相成,生动地捕捉到了江上月夜最具特色和诗意的情景。这种动静的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更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而对于饱经丧乱的诗人来说,这看似平常的江上月夜之景,却蕴含着难得的和平与美好,只有他才能深切体会到这份宁静与生机的珍贵,从而在诗歌中流露出对这种境界的喜爱与珍惜之情,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4. 作品点评
《漫成一绝》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全诗以景抒情,别具一格。诗人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江边夜景的描绘之中,使得景与情自然交融。诗歌语言自然流畅,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清幽且充满生机的画面。在历史文学地位上,它展现了杜甫诗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此诗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体现了杜甫诗歌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独特价值。
# 孟浩然诗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子美视浩然为前辈,岂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钟云:好景(首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四句,皆舟中夜景,各就一远一近说。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夜泊之景,画不能到。月映江而觉近,故可尺量;灯飐风而渐昏,故知更次。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上一篇:唐·王缙《九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