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è
yào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ǐng
zhōng
chǔn
chǔn
wēi
chén
shēng
yǒu
fēn
xiàn
ài
liàn
zhōng
zǎo
yāo
xiàn
zhōng
nián
zhōng
nián
xiàn
chǐ
齿
chǐ
齿
yòu
tān
shēng
shí
qiú
zhāo
tūn
tài
yáng
jīng
qiū
shí
suǐ
jiǎo
fǎn
chéng
zāi
yào
zhě
duō
zhī
shì
yòu
wàng
yán
jiǎ
tiān
rén
yīn
zhì
jiān
kǒng
zhōng
yǒu
zhēn
dào
suǒ
shuō
hòu
shēn
shǐ
shēn
cún
wén
zhū
lǎo
shì

译文

在急促飞逝的时光中,在像微小尘埃般的尘世里。人生的寿命是有限度的,可对生命的爱恋却没有尽头。年少夭折的人羡慕能活到中年的人,中年人羡慕老年人。老年人又贪恋生命,服用丹药祈求长生不死。早晨吞服所谓的太阳精华,傍晚吸食所谓的秋石髓。求福反而招来灾祸,被丹药耽误的人太多了。用丹药来满足自己的嗜欲,又希望能延长寿命。在天道人伦冥冥之中的道理里,恐怕也没有这样的道理。天地间有真正的道理,并不是像靠丹药长生这样说的。精神传承不息才是真正的“存在”。我从老子那里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逐句剖析

"促促急景中":在急促飞逝的时光中,

"蠢蠢微尘里":在像微小尘埃般的尘世里。

"生涯有分限":人生的寿命是有限度的,

"爱恋无终已":可对生命的爱恋却没有尽头。

"早夭羡中年":年少夭折的人羡慕能活到中年的人,

"中年羡暮齿":中年人羡慕老年人。

"暮齿又贪生":老年人又贪恋生命,

"服食求不死":服用丹药祈求长生不死。

"朝吞太阳精":早晨吞服所谓的太阳精华,

"夕吸秋石髓":傍晚吸食所谓的秋石髓。

"徼福反成灾":求福反而招来灾祸,

"药误者多矣":被丹药耽误的人太多了。

"以之资嗜欲":用丹药来满足自己的嗜欲,

"又望延甲子":又希望能延长寿命。

"天人阴骘间":在天道人伦冥冥之中的道理里,

"亦恐无此理":恐怕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域中有真道":天地间有真正的道理,

"所说不如此":并不是像靠丹药长生这样说的。

"后身始身存":精神传承不息才是真正的“存在”。

"吾闻诸老氏":我从老子那里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戒药》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古体诗,题材围绕人们对长生的追求展开。诗歌先写人生短暂,人们在时光中对生命有着无尽的爱恋与贪求,从羡慕中年到暮年仍想通过服食丹药求不死,却不知服药反成灾祸。诗中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直白,通过描述人们吞日精、吸石髓等求仙服药的行为,揭示了其“徼福反成灾”的后果,批判了妄图靠丹药延长寿命、满足嗜欲的错误观念,主张遵循老子所说的“域中真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促促急景中,蠢蠢微尘里”,“促促”一词精准描绘出时光流逝的急促之感,“蠢蠢”则生动展现出世人在茫茫尘世中的渺小卑微。这两句以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人生存的基本背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感慨生命的基调。紧接着“生涯有分限,爱恋无终已。早夭羡中年,中年羡暮齿。暮齿又贪生,服食求不死”几句,按照人生阶段层层递进,清晰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无尽贪恋:早夭的人羡慕能活到中年,中年人又羡慕老年,而到了老年,却仍贪念生命,试图通过服食丹药求得不死。诗人通过对不同人生阶段人们心态的细致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世人对生命长度的执着追求。随后“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具体描绘了人们为求长生而采取的求仙服药行为。“朝吞”“夕吸”两个动词,生动展现出人们对丹药的迷信与痴迷,仿佛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虚幻的方术之上。“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则直接点出服药求福反而招致灾祸的现实后果,用直白晓畅的语言批判了这种愚昧的行为。“以之资嗜欲,又望延甲子”进一步指出,人们妄图用丹药满足自身的嗜欲,同时还希望延长寿命,这种想法的荒谬之处显而易见,也让批判的意味更加浓厚。“天人阴骘间,亦恐无此理”,“阴骘”指冥冥之中的主宰,这句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出发,指出靠丹药满足嗜欲又想延年益寿,在冥冥之中的道理里是行不通的,进一步强化了对这种错误观念的批判,逻辑上承接前文对服药荒谬性的论述,让批判更具力度。结尾“域中有真道,所说不如此。后身始身存,吾闻诸老氏”,诗人提出世间存在真正的道理,并非如求仙服药这般。他引用老子的思想,表明真正的长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与前文求药的错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点明了诗歌劝诫人们摒弃对丹药的迷信、秉持正确生命观的主旨,让全诗的思想表达更为鲜明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听歌六绝句·离别难》

下一篇:唐·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