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促急景中":在急促飞逝的时光中,
"蠢蠢微尘里":在像微小尘埃般的尘世里。
"生涯有分限":人生的寿命是有限度的,
"爱恋无终已":可对生命的爱恋却没有尽头。
"早夭羡中年":年少夭折的人羡慕能活到中年的人,
"中年羡暮齿":中年人羡慕老年人。
"暮齿又贪生":老年人又贪恋生命,
"服食求不死":服用丹药祈求长生不死。
"朝吞太阳精":早晨吞服所谓的太阳精华,
"夕吸秋石髓":傍晚吸食所谓的秋石髓。
"徼福反成灾":求福反而招来灾祸,
"药误者多矣":被丹药耽误的人太多了。
"以之资嗜欲":用丹药来满足自己的嗜欲,
"又望延甲子":又希望能延长寿命。
"天人阴骘间":在天道人伦冥冥之中的道理里,
"亦恐无此理":恐怕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域中有真道":天地间有真正的道理,
"所说不如此":并不是像靠丹药长生这样说的。
"后身始身存":精神传承不息才是真正的“存在”。
"吾闻诸老氏":我从老子那里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促促急景中,蠢蠢微尘里”,“促促”一词精准描绘出时光流逝的急促之感,“蠢蠢”则生动展现出世人在茫茫尘世中的渺小卑微。这两句以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人生存的基本背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感慨生命的基调。紧接着“生涯有分限,爱恋无终已。早夭羡中年,中年羡暮齿。暮齿又贪生,服食求不死”几句,按照人生阶段层层递进,清晰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无尽贪恋:早夭的人羡慕能活到中年,中年人又羡慕老年,而到了老年,却仍贪念生命,试图通过服食丹药求得不死。诗人通过对不同人生阶段人们心态的细致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世人对生命长度的执着追求。随后“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具体描绘了人们为求长生而采取的求仙服药行为。“朝吞”“夕吸”两个动词,生动展现出人们对丹药的迷信与痴迷,仿佛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虚幻的方术之上。“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则直接点出服药求福反而招致灾祸的现实后果,用直白晓畅的语言批判了这种愚昧的行为。“以之资嗜欲,又望延甲子”进一步指出,人们妄图用丹药满足自身的嗜欲,同时还希望延长寿命,这种想法的荒谬之处显而易见,也让批判的意味更加浓厚。“天人阴骘间,亦恐无此理”,“阴骘”指冥冥之中的主宰,这句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出发,指出靠丹药满足嗜欲又想延年益寿,在冥冥之中的道理里是行不通的,进一步强化了对这种错误观念的批判,逻辑上承接前文对服药荒谬性的论述,让批判更具力度。结尾“域中有真道,所说不如此。后身始身存,吾闻诸老氏”,诗人提出世间存在真正的道理,并非如求仙服药这般。他引用老子的思想,表明真正的长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与前文求药的错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点明了诗歌劝诫人们摒弃对丹药的迷信、秉持正确生命观的主旨,让全诗的思想表达更为鲜明有力。
上一篇:唐·白居易《听歌六绝句·离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