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huán
bié
chén
suǒ
zǒng
róng

朝代:明作者:袁崇焕浏览量:2
kāng
kǎi
tóng
chóu
jiān
guān
bǎi
zhàn
shí
gōng
gāo
míng
zhǔ
juàn
xīn
hòu
rén
zhī
鹿
hái
shān
biàn
便
lín
huì
liú
dōu
qiū
cǎo
zhèng

译文

我们曾一同在愤慨中与敌人厮杀的日子,如今历经艰险走过了无数次生死战场。战功显赫本应得君主恩宠眷顾,可这满腹的酸楚只有后人才能体谅。若归隐山林与麋鹿为伴倒也自在,若留在朝堂绘像麒麟阁也合应当。无论去留都请不必惊讶追问,你看那秋草正茂盛得铺满离别的路旁。

逐句剖析

"慷慨同仇日":我们曾一同在愤慨中与敌人厮杀的日子,

# 同仇:同心协力对付敌人。

"间关百战时":如今历经艰险走过了无数次生死战场。

# 间关:形容行车时车轴摩擦声。

"功高明主眷":战功显赫本应得君主恩宠眷顾,

"心苦后人知":可这满腹的酸楚只有后人才能体谅。

"麋鹿还山便":若归隐山林与麋鹿为伴倒也自在,

# 麋鹿:动物名。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似牛非牛,故亦称“四不像”。

"麒麟绘阁宜":若留在朝堂绘像麒麟阁也合应当。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多作为吉祥物的泉征。

"去留都莫讶":无论去留都请不必惊讶追问,

"秋草正离离":你看那秋草正茂盛得铺满离别的路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是明代袁崇焕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作者与友人陈翼所总戎惜别,回顾“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赞颂友人功高却心苦,又以“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用对比手法,将归隐与建功并提,最终以“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展现出超然洒脱的态度。表面看似劝友人归隐或建功皆可,实则暗藏作者决心,放弃独善归隐,投身保家卫国的斗争。全诗风格沉郁,对仗工整,借送别表明心迹,既蕴含对友人的深情,又彰显出爱国情怀与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袁崇焕(1584—1630)明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字元素。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初擢兵部职方司主事。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筑宁远城,配置西洋大炮。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有《袁督师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高中进士,由于当时暂无官职空缺,他只得返乡静候任命。在南归途中,袁崇焕专程拜访陈策,并留下《南还别陈翼所总戎》一诗,以表心迹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是明代袁崇焕创作的五言律诗,属于送别题材。诗中,作者与友人惜别之际,回顾并肩作战的往昔岁月,赞颂友人功绩,以“麋鹿”“麒麟”作比,将归隐与建功并陈,最终以“秋草离离”的意象作结,表明自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放弃归隐,投身于保卫领土的民族斗争之中,尽显爱国豪情与壮志。

2. 写作手法

引用:文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来评价“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重要地位;还引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阐释诗人面对去留时应有的淡然态度,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首联“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两句是对往昔共同战斗岁月的回顾。“慷慨同仇”生动地展现出诗人与陈翼所总戎在面对外敌时,怀着一腔热血、同仇敌忾的激昂情绪,凸显出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间关百战时”中,“间关”一词原指道路崎岖难行,在这里形容战争环境的艰难困苦;“百战”则强调了战争的频繁与激烈。这一句写出了他们在无数艰难的战斗中,历经风雨、出生入死,生动地描绘出那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战斗生涯,体现出两人深厚的战斗情谊,也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奋勇拼搏的坚定决心。颔联“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这两句,前半句“功高明主眷”写因立下赫赫战功,得到了英明君主的眷顾。在古代,臣子为国家建立功勋,受到君主的赏识与嘉奖,这是一种荣耀,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和陈翼所在军事上的卓越贡献。后半句“心苦后人知”则笔锋一转,诉说内心的苦涩。尽管有着功绩和君主的眷顾,但他们在战争过程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内心的煎熬,却只有后人才能真正理解。这里的“心苦”包含了诸多方面,如战争的残酷、对士兵伤亡的痛心、为国家命运的忧虑等。此句通过前后情感的对比,深入地刻画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颈联“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麋鹿还山便”中,麋鹿常被视为自由、闲适的象征,回归山林对于麋鹿来说是适宜且自在的,这里诗人以此自比,暗示自己向往像麋鹿归山一样,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中去,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麒麟绘阁宜”里,麒麟是吉祥、高贵的象征,在古代,麒麟绘于楼阁之上是对功臣的一种褒奖,代表着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这一句暗示陈翼所总戎适宜在朝堂之上,继续为国家建立功勋,享受荣耀,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期许,同时也进一步凸显出自己与友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尾联“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两句,从字面看,是告诉人们对于自己的离去或者友人的留下,都不要感到惊讶。深层含义则是,诗人认为人生的去留就如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必然性,无需大惊小怪。“秋草正离离”描绘了秋天荒草茂盛的景象,“离离”形容草长得茂密,在古诗中,秋草常常象征着离别、凄凉与伤感。这里借秋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索、落寞的氛围,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就像这秋草一样,荣枯有时。

4. 作品点评

该诗作被清代岭南诗派视作忠烈风雅的代表之一。其将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创作手法,对屈大均、陈恭尹等岭南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诗中“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等诗句,因蕴含深刻的历史反思意味,成为探究明末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高启《略上人房竹》

下一篇:明·米云卿《秋柳诗八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