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烟困雨":春柳被烟所笼罩,
# 欺烟困雨:杨柳枝奈及叶子茂密时,远看呈烟雾状,尤其在雨天。故南宋词人史达祖《绮罗春·咏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甚著名。此处化用,凝炼贴切。
"拂拂愁千缕":春柳被雨所困扰被风吹拂的柳丝带着干缕愁。
"曾把腰枝羞舞女":春柳的腰肢比舞女还要纤细柔弱,
# 腰枝羞舞女:比喻柳枝纤桑动人。杜前《漫兴》诗:“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赢得轻盈如许":所以才赢得体态这样的轻盈。
"犹寒未暖时光":正当还有点寒而没有暖的时候,
"将昏渐晓池塘":在池塘那边天将要亮了。
"记取春来杨柳":要记住春来的杨柳,
"风流全在轻黄":要算淡淡显黄的时节最美丽。
# 风流:风流潇洒,亦喻俊逸人才。《南史·张绪传》:“此杨柳风流可急,似张铸当年时。”轻黄:柳枝初抽枝芽吋的浅嫩黄色。李商隐《柳》诗:“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这是一首咏物词。这首词借柳的形象,既展现了柳的柔美与惹人怜惜,又融入了词人自身的身世之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拟人:“欺烟困雨”将烟雨拟人化,以烟雨好似故意欺凌、困扰杨柳的姿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杨柳在烟雨笼罩下所呈现出的楚楚可怜之态以及词人对杨柳遭受风雨侵袭的怜惜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的“欺烟困雨”四字便营造出一幅烟雨氤氲的阴郁图景,由此全词的基调低沉压抑便显而易见了。前人评咏柳被烟雨所困的写法,始于宋代词人史达祖《绮罗香》中的“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然其意重在描绘春雨飞舞的特殊形态,透露出的是诗人在雨中难以归家的情感。若追溯以“烟雨”困柳的初始意象,则当为晚唐诗人崔橹“带雨带烟深浅枝”之句,那才是直接描摹杨柳被“烟雨”欺凌困顿的本源意象。杨柳笼烟披雨本为自然之景,在词人笔下,却被赋予了浓郁的主观情思,引出“拂拂愁千缕”的慨叹。词人眼中,柳枝俨然化作在料峭风雾中千缕不断拂动的“愁”丝。前两句的拟人化描写,分明令人联想起朱淑贞《柳》绝句中,于迷蒙细雨中“万缕千丝”暗自织就词人内心幽隐愁恨的意境。“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两句,既咏柳又喻人,既有历史的追溯,又有当下景况的映射。就咏柳而言,其纤细婀娜令人联想到杜甫《漫兴》所云“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春柳之“轻盈”可媲美豆蔻年华的舞女,甚至更胜一筹。从比兴人生的角度看,此柳纤弱易折的特性,又令人联想到“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或“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的境遇暗示。词人是否有意借“楚宫细腰”暗喻“明廷”,暗示自己虽曾官至兵部员外郎,却不得不屈从时势、紧勒腰带与舞女斗腰,在朝中赢得“如许”轻浮之名,最终遭谗罢职,贬谪为役?词人究竟是单纯咏柳,抑或含沙射影发泄胸中郁结,虽不必臆测,但柳枝被“烟雨”欺凌玩弄之态,与人格化柳枝被蹂躏摧残的际遇,何其相似。这构成了上片的核心意境。下片则转入时空的延伸与哲思,进一步渲染氛围。“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为词人笔下“柳”构筑了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春寒料峭,池塘之畔,不暖犹寒,恰是春柳“将昏”或“渐晓”时刻,最为冷清孤寂,令人悯怜。晚唐诗人李郢曾有“东风晴色挂阑干,眉叶初青畏晓寒”之句,表达的正是此种惆怅心境。于是词人借此阴郁、惆怅难消的“昏”“晓”时光,生发出一种半是企望、半带揶揄的议论:人世间的“风流”,正如草木一般,最值得忆取的美丽时光,“全在”春来杨柳初染“轻黄”之际。以自嘲的口吻作结,道出人生易逝、美好短暂的感慨,将个人际遇与自然景象浑然相融,在幽怨情思中透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 状新柳妙处,数句尽之,古今人未曾道著。歌此阕者,想见芳春媚景,暝色入帘,残月戒曙,身在芳塘之上,徘徊容与也。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
# 缠绵中有清气,词家之上流。
近代赵尊岳《借阴堂汇刻明词提要·眉庵词提要》
上一篇:明·王守仁《登阅江楼》
下一篇:明·朽庵林公《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