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ré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zǎo
huā
suí
chù
chūn
niǎo
fāng
wàn
qīng
jiāng
shàng
sān
nián
luò
wèi
rén
chéng
xiǎo
zhù
biǎn
xìng
yōu
mén
jìng
zòng
zhēn
cǎo
xīn
zǒu

译文

该早开的春花到处都开了,异乡的小鸟春天也一样啼叫。在这离家万里的清江上,已经三年,看下落的夕照。我怕和人们来往,造了这座小屋,性情褊狭,只合幽居在荒郊。任门前的小径长满榛草,我无心等待贵客骑马来到。

逐句剖析

"早花随处发":该早开的春花到处都开了,

"春鸟异方啼":异乡的小鸟春天也一样啼叫。

# 异方:异地,他乡。

"万里清江上":在这离家万里的清江上,

"三年落日低":已经三年,看下落的夕照。

# 年:一作峰。

"畏人成小筑":我怕和人们来往,造了这座小屋,

# 小筑:指草堂。

"褊性合幽栖":性情褊狭,只合幽居在荒郊。

# 褊:急躁,狭隘。这是作者自谦之词。实际上是耿介,烈直。

"门径从榛草":任门前的小径长满榛草,

# 门径:一作径没。

"无心走马蹄":我无心等待贵客骑马来到。

# 走:一作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畏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全诗以简淡笔触绘异乡早春:前四句借“早花”“春鸟”“清江”“落日”等意象,铺展寂寥图景;后四句直述“畏人成小筑”的避世选择,“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等句,显其疏阔自守的隐逸倾向。自然意象与生存困境相照,语言凝练、情感沉潜,见杜甫晚期“沉郁顿挫”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于762年寓居成都浣花草堂期间创作,乾元二年(759)入蜀,至今已经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避世心境的诗。描述了杜甫在成都时,借早花、春鸟等绘异乡早春,又写筑小筑避世,门径生榛草的生活。表达了他入蜀三年后,疏离世俗、甘守清贫的孤寂,及疏阔自守的隐逸倾向。

2. 写作手法

铺陈:“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句中借“早花”“春鸟”“清江”“落日”等意象描写,层层铺陈,将自然意象与漂泊孤寂相融,渲染出浓郁的异乡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以“早花”“春鸟”两个早春意象起笔,“随处发”写出野花零散绽放的随性,却难掩异乡花草的陌生感;“异方啼”则点出禽鸟鸣啼的地域差异,“异”字暗藏漂泊者对他乡风物的疏离。两句从近景花草到空中禽鸟,铺陈出异乡早春的独特景致。​颔联:“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万里清江”将视线从岸边风物投向辽阔江面,“万里”一词拓开空间维度,江水的浩渺反衬出个体的渺小;“三年落日”以时间刻度“三年”呼应入蜀时长,“落日低”绘出夕阳沉落的暮景,带着时光流逝的怅惘。清江的永恒与落日的短暂、地域的遥远与居留的漫长相互映衬,进一步渲染异乡漂泊的孤寂。​颈联:“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由景入情,直抒胸臆。“畏人”点出避世的缘由,“成小筑”是避世行动,将内心的疏离化为实在的居所构建;“褊性”自谦性格狭隘,“合幽栖”则顺势道出归隐的契合,看似自适的表述中,藏着对世俗的厌倦与无奈。两句从行为到心性,展现避世选择的深层原因,情感沉潜而真切。​尾联:“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以居所细节收束全诗。“门径从榛草”写门前小径任由杂草丛生,不加打理,暗合“幽栖”的状态,也象征与外界的隔绝;“无心走马蹄”直白道出不愿与世俗往来的心境,“马蹄”代指尘世纷扰,“无心”尽显对隐逸生活的坚守。两句以简淡笔触勾勒避世后的生活图景,将疏阔自守的隐逸倾向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三)》

下一篇:唐·李商隐《牡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