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duì
yuè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jiā
duì
hán
shí
yǒu
lèi
jīn
zhuó
què
yuè
zhōng
guì
qīng
guāng
yīng
gèng
duō
fàng
hóng
ruǐ
xiǎng
xiàng
pín
qīng
é
niú
màn
chóu
qiū
yóu

译文

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逐句剖析

"无家对寒食":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

#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

"有泪如金波":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

"斫却月中桂":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

# 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斫却:砍掉。一作“折尽”。

"清光应更多":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

# 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仳离放红蕊":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

# 红蕊:红花。,仳离:别离。旧指妇女被遗弃而离去。仳:一作披。

"想像嚬青蛾":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

# 青蛾: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嚬: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

"牛女漫愁思":牛郎织女愁思漫漫,

# 牛女:即牛郎与织女。

"秋期犹渡河":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 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百五日夜对月》乃唐代诗圣杜甫困居长安时所作的一首律诗。此诗与《月夜》同旨,皆抒夫妻分隔之离情,亦映天下乱离致家人离散之社会现实。全诗借神话故事与浪漫想象,以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法,传达寒食夜思亲之悲。神话运用既显诗人精神天地,又具浪漫色彩,独具风韵。其思想情感真实深沉,艺术手法精妙融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一百五日夜对月》写于至德二载(757)寒食节,时值安史之乱,诗人身陷长安。其未言寒食,实因冬至离妻出门,依时日推算,足见离家之久,思妻之切。据陈贻焮《杜甫评传》载,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携家逃至鄜州羌村安置妻儿,后独自赴灵武投奔肃宗,以图平叛,却中途被叛军俘至长安。困居长安期间,他感伤国事,思念亲人,遂作《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月夜》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当时杜甫不知妻儿安危,望月思人,遂有此名篇。而《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视为《月夜》之续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一百五日夜对月》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通过描绘寒食之夜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思亲怀人和伤时感事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首联“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将“无家”的孤独惨淡与“寒食”节的热闹氛围进行对比。寒食是一个人们祭祀祖先、相聚宴饮的传统节日,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而诗人却无家可归,这种强烈的反差更显其处境的凄凉。同时,“有泪如金波”中,泪水和月光(金波)相互映照,以满眼的清泪突出内心的悲苦,而月光又进一步烘托出这种悲伤的氛围,使情感更加深沉。借景抒情:诗中的“吴楚绵曲折,乾坤割嘘红”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象,吴楚大地山川绵延、曲折多姿,仿佛被乾坤之力切割开来,夕阳西下,余晖映红了天空。这两句不仅是在写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山河的壮丽反衬出诗人自身的渺小与漂泊无依,借自然之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身世的感慨。象征:“弧矢暗江海”中的“弧矢”象征着诗人曾经的壮志雄心和作战能力。在古代,弧矢是武器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勇气。这里诗人说自己昔日弯弓射箭的武艺已渐渐荒废,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却无力报国的无奈和悲哀,也隐喻着战争对自己身心的巨大影响。

3. 分段赏析

首联“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交代诗人被困长安,妻儿在鄜州且不知生死,“无家”指家人离散、生死未卜。“寒食”与题中“一百五日”呼应。“有泪”对“无家”,显亲人离散之哀。“金波”指月光照水似金波,借喻泪水,亦控诉安史之乱致人民流离。颔联“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诗人的想象,写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的期望。颈联“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清人仇兆鳌认为此处“青娥”应为“青蛾”。但联系前面所提到的“月波”“月中桂”,后面的“牛女”“渡河”等词句可知作者处处在围绕“月”展开联想,叙写心怀,该句中的“青娥”也应是指与月有密切关系的嫦娥,暗指妻子,而不是“青蛾”。从句意来说,“想像颦青娥”的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若做“青蛾”则无法与诗意相符。这句运用透过一层的写法,借自己想象妻子思念自己而忧伤不已的样子来表达夫妇分隔两地的愁苦之情。尾联“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借牛郎织女七夕相聚之典,反衬自身与妻之分离苦痛。杜诗借神话想象,淋漓尽致书写寒食夜对月思人悲怀。结尾叹牛女能聚,侧面尽显安史之乱致亲人离散之苦难。

4. 作品点评

《一百五日夜对月》乃唐代杜甫困居长安时所作,似《月夜》,俱抒夫妻分隔之苦,且映现天下乱离致家人离散之社会现实。诗借神话想象,以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法,传达寒食夜思亲之悲。神话运用展现精神世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独具风采,堪称情真意切、艺术圆融之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浪淘沙·青草湖中万里程》

下一篇: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