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qīng
cǎo
zhōng
wàn
ché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qīng
cǎo
zhōng
wàn
chéng
huáng
méi
rén
xíng
chóu
jiàn
tān
tóu
chù
fēng
fān
àn
làng
chuán
shēng

译文

从青草湖开始远行的旅程,在这黄梅时节独自前行。夜宿岸边潭头,风翻暗浪拍打在船上,我的忧愁没有尽头。

逐句剖析

"青草湖中万里程":从青草湖开始远行的旅程,

# 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南接湘水,北通洞庭。

"黄梅雨里一人行":在这黄梅时节独自前行。

# 黄梅雨:夏初梅子黄熟时的雨。

"愁见滩头夜泊处":夜宿岸边潭头,

"风翻暗浪打船声":风翻暗浪拍打在船上,我的忧愁没有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六首(其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组诗中的第三首。诗的前两句化用了白居易在江州创作的“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出自《送客之湖南》)。这两句描绘了万里征程、孤身远行的景象,恰逢梅雨季节,本就令人愁苦,而夜泊滩头、风掀暗浪,更添凄凉。诗中不仅展现了江湖行旅的险恶与艰辛,更融入了诗人对“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的深刻感慨。一个“愁”字,道尽了诗人内心的千般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行旅诗。以青草湖的广袤和漫漫旅途为背景,描绘了万里征程、孤身远行的景象,恰逢梅雨季节,本就令人愁苦,而夜泊滩头、风掀暗浪,更添凄凉,展现了江湖行旅的险恶与艰辛。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运用了“青草湖”、“黄梅雨”等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青草湖的浩渺无边和黄梅雨的连绵不断,共同营造出一种孤寂、深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孤寂情相契合。象征:诗中的“青草湖”和“黄梅雨”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生境遇。青草湖的浩渺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未知,而黄梅雨的连绵则可能隐喻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动静结合:通过“万里程”的静态描绘和“风翻暗浪打船声”的动态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静态的“万里程”与动态的“打船声”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行程的漫长与艰辛,又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不可预测。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句以青草湖的广袤和漫漫旅途为背景,营造出空阔而悠远的意境;第二句点明时令,凸显了诗人的孤独身影;后两句将情感推向极致,这里的“愁”字,不仅源于对恶劣自然环境的畏惧,更蕴含着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对前路艰难的忧虑。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青草湖上泛舟,于黄梅雨季中独自前行的景象,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南容《静女歌》

下一篇: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