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所居堂":我客居的屋子,
"前江后山根":前面是江水,后面靠着山脚。
# 山根:山脚。
"下堑万寻岸":江岸陡峭得像是被挖开了万丈深坑,
# 寻:八尺。,堑:壕沟,此指深渊。
"苍涛郁飞翻":苍灰色的波涛汹涌翻腾。
# 郁:急迫迅疾。
"葱青众木梢":树木的枝梢一片青葱,
# 葱青:青翠。
"邪竖杂石痕":山石上歪歪斜斜地布满杂乱的痕迹。
# 石痕:岩石纹痕。,杂:夹杂。,邪竖:或斜或直。
"子规昼夜啼":杜鹃鸟不分白天黑夜地啼叫,
# 啼:悲啼。
"壮士敛精魂":让豪杰之士都感到心神不宁。
# 敛精魂:犹言销魂。
"峡开四千里":峡谷开阔绵延四千里,
"水合数百源":江水汇聚了数百条支流。
"人虎相半居":人和老虎各占一半地盘居住,
"相伤终两存":彼此伤害却又不得不共存。
"蜀麻久不来":蜀地的麻布很久没有运来,
# 蜀麻:蜀地所产的麻。
"吴盐拥荆门":吴地的食盐却堆积在荆州城门。
# 拥:堆积。,吴盐:东吴所产的海盐。
"西南失大将":西南地区失去了重要将领,
# 失大将:指剑南节度使郭英乂被崔旰所杀。
"商旅自星奔":商人们像流星一样四处奔逃。
# 星奔:如流星飞奔,谓行商之人四散逃跑。
"今又降元戎":如今又任命了新的统帅,
# 元戎:主帅,这里指杜鸿渐。大历元年二月,以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降:指派来。
"已闻动行轩":已经听说他准备启程出行。
# 行轩:启程。
"舟子候利涉":船夫们等着顺利渡江,
# 利涉:顺利渡河。,候:等候。,舟子:船家。
"亦凭节制尊":也都仰仗着统帅的威严调度。
# 尊:尊严,威严。,节制:谓主帅的节制管束。,凭:凭借。
"我在路中央":我漂泊在旅途之中,
"生理不得论":没法安心谋划生计。
# 论:说。,生理:指生计。
"卧愁病脚废":卧病在床忧愁不已,连脚都行动不便,
# 废:残废。
"徐步视小园":只能慢慢踱步看看小园。
# 徐步:慢步走。
"短畦带碧草":小小的菜畦长着青草,
# 碧草:青草。
"怅望思王孙":我惆怅地望着远方,思念着远方的友人。
"凤随其皇去":凤凰随着君主飞走了,
"篱雀暮喧繁":篱笆下的麻雀傍晚时分吵闹不停。
"览物想故国":看到眼前的事物就想起故乡,
# 览物:观览景物。
"十年别荒村":我已经离开荒村十年了。
"日暮归几翼":傍晚时分有几只鸟儿归巢,
# 几翼:几只鸟。
"北林空自昏":北边的树林空自昏暗下来。
# 昏:黄昏。,北林:北方故园的树林。
"安得覆八溟":怎么才能倾覆四海,
# 八溟:八方大海。,覆:倾覆。,安得:安能。
"为君洗乾坤":为君主洗净这天下。
# 洗:洗净。
"稷契易为力":像稷和契那样的贤臣治理天下还容易,
"犬戎何足吞":犬戎这样的敌人哪里值得畏惧。
# 何足吞:谓不难扫除。,犬戎:指外寇。
"儒生老无成":我这儒生年纪大了却一事无成,
# 老无成:老大无成。,儒生:杜甫自谓。
"臣子忧四番":作为臣子却要担忧四方的事务。
# 忧:扣忧。,臣子:亦杜甫自谓。
"箧中有旧笔":箱子里的旧笔还在,
# 箧:箱子里。
"情至时复援":每当情绪涌起时就再次拿起它。
# 复援:指又拿起笔。,情至:指感情激动。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羁旅诗与社会现实诗。全诗以客居蜀地的见闻为脉络,通过描绘险峻山川、动荡民生、战乱残痕等场景,交织个人漂泊之苦与家国忧思,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笔力与深广胸怀。
2. 分段赏析
首段“客居所居堂,前江后山根”点明客居环境,“下堑万寻岸,苍涛郁飞翻”以陡峭江岸与翻涌波涛暗喻时局动荡,仇兆鳌注“岸下翻涛”实写自然险峻,亦隐喻蜀中危机;“葱青众木梢,邪竖杂石痕”借林木杂乱暗指民生凋敝,“子规昼夜啼”化用典故,以杜鹃哀鸣烘托诗人“壮士敛精魂”的悲怆心境。次段“峡开四千里,水合数百源”展现蜀地山川形势,“人虎相半居”直指战乱导致人烟稀少,仇注“相伤终两存”暗讽官匪共存的荒诞现实;“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直陈盐铁贸易中断的民生困境,王嗣奭《杜臆》析其“概言交通阻塞”暗含对平叛无力的忧愤。第三段“我在路中央”自喻漂泊无依,“生理不得论”道尽乱世中生存之艰,“卧愁病脚废”直写身心困顿,王嗣奭注“路中央”暗含对朝廷摇摆不定的批判;“短畦带碧草”以荒园春草反衬故园之思,“凤随其皇去”借《诗经》意象痛陈君臣失序,末句“日暮归几翼”以暮鸦归林反衬自身“十年别荒村”的流离。末段“安得覆八溟”抒发澄清天下的壮志,“稷契易为力”追慕稷契之臣的济世情怀,王嗣奭评其“儒生老无成”实为反语,结句“箧中有旧笔”暗含虽年迈仍欲“情至时复援”笔书国事的赤子之心,全诗以景起兴、以事证心,将个人漂泊与家国忧思熔铸为沉郁悲歌。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以“客居”为题,实则是在羁旅之中抒发内心感慨,诗人逐日记录所见所感。杜甫创作五言古诗时,常常将情感、景物、事件以及议论相互交融,变化多端。在谋篇布局与锤炼词句方面,都达到了极为精妙的境界。
上一篇:唐·元稹《茅舍》